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本文由用户“xuxule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0-24 10:38:5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抑郁症是全球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22亿。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我国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新冠疫情后,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更是大幅增加。但事实上,大众对于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错误的认知是阻碍患者诊疗的最主要障碍。正确认识抑郁症,是人们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此,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制药,共同打造《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从国民抑郁症状况、抑郁症患者现状、患者就医现状、患者用药现状以及预防干预等5个方面客观、全面反映我国抑郁症全貌及变化,呼吁民众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并探讨更有效果、更有效率的全新诊疗模式,从而打好抑郁症这场战役。

抑郁是大众的高发情绪,其背后更多的是情感的压抑。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情绪压力和亲子关系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其次为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

51%的患者在2年以内被确诊为抑郁症,32%的患者患病时长为3~5年,16%的患者患病5年以上。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本调研结果显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需引起社会的重视。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学业压力已经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病态的家庭环境是使其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然而,虽然有一半的抑郁症学生患者会通过朋友倾诉、父母沟通或其他渠道进行求助,但仍有46%的学生没有寻求任何帮助,而近30%的学生从未想过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关系,促进改变。

近年来,职场抑郁不断侵袭着打工人,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在众多职业中,互联网以及教育培训行业已成为抑郁症“重灾区”。

91%的患者认为,职场环境为工作者带来了焦虑和抑郁,不仅如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交恐惧”、“缺乏目标”等不良情绪。同时,84%的职场抑郁患者还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职场抑郁危害甚大,如果不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公司生产力会下降。调查显示,86%的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心理关爱服务,52%的患者认为抑郁后生产力的损失程度非常大。

从性别视角出发,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其抑郁占比高达68%。相比男性,女性通常面临着更复杂的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63%的女性曾罹患产后抑郁。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多种,社会家庭身份的变化、哺乳喂奶、家庭关系等,是诱导产后抑郁爆发的几大主要导火索。40%的女性在患上产后抑郁时被家人漠视,部分家属对女性产后抑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矫情”层面,甚至出言讽刺。

更年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这一时期,女性面临着来自子女、家庭和社会等多方的压力,她们的抑郁发作常伴随着“无助”、“孤独”、“烦躁”、“莫名生气”等多种不良情绪。

步入老年阶段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焦虑来自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老年患者在罹患抑郁症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多处于独居状态,他们的孤独和抑郁不为人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医院排队时间长、身体行动不便、购药环节复杂、对疾病认知不充分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提高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在线诊疗的接受度。据2022年好心情平台调研数据显示,94%的患者能够接受线上互联网医院问诊。

信息时代,患者了解抑郁症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如70%通过心理类的微信公众号(如好心情互联网医院),44%通过B站、微博、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平台。

其实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它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人群。除了现有的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还有很多的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察觉,也还有很多人存在着走向抑郁的隐患。

作为媒体、精神心理健康平台以及医药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民众正确认识抑郁症,帮助患者得到专业的帮助与规范的治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