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形势与政策2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专业:八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20 姓名:莫某某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深刻意蕴?
(1)符合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家安全有利,符合国家核心利益。碳减排可以减少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使能源不受限。目前石油资源及其生产、海上运输对于中国来说是影响极大且不可控的因素,随时可能因为某些极端事件导致中断,影响能源的供应。
体现大国责任担当
中国不纠结于历史碳排放总量等问题,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致力于采取有力度行动实施国家在碳减排领域的自主贡献,体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这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决心和成就可以极大程度改变外国意识形态的一些刻板印象和负面看法。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有义务、有决心站上世界的舞台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3)破局单边主义的有效方式
当前的情况更能验证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领导结构在变化。对中国来说,通过气候变化合作领域与欧洲及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建立沟通机制,是解决当前某些国家奉行的“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很好的途径。
(4)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国不断发展,走向世界舞台发挥作用途中必不可少的制度性基础设施,也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中国实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制度、政策依据,极大促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国一如既往地践行国际一系列气候公约,中国碳交易市场最终也将与国际接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阶段,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仍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剩30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但从辩证的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催生全新行业和商业模式的过程,我国应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1)面临挑战
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当前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较高,从能源供应系统到能源消费行业、相应的重大基础设施,需在2060年前完全实现脱碳化改造升级,存在巨大挑战。“ 双碳”目标下,高能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的着眼点之一,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地区,将面临主体性产业替换的严重冲击;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对技术创新高要求带来的挑战。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CCUS技术链条发展应用水平不一致,对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等技术创新的需求逐渐增大。如何在清洁能源运输优化、存储等技术上实现突破,碳捕集技术如何实现有效应用、升级并逐渐趋于成熟等,均是“双碳”目标下面临的巨大挑战。
对区域财政可持续带来的挑战。山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采矿大省,青海、内蒙古、云南等电力大省,贵州、甘肃、青海等建筑大省,地方财政对采矿业、电力行业、建筑业等依赖程度较高。“双碳”战略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对相关区域的主导产业产能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和产能过剩,给当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的冲击。
对区域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将不可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过目前的5倍、12倍和70倍。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将进行能源革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巨大的清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打开。
为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机遇。“双碳”目标有助于中国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变生产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整体目标。环保产业将从纯粹依赖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模式的末端污染治理方式,转向以运维服务、高质量绩效达标为考核指标的方式。企业也将加快制定绿色转型发展新战略,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业务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和数字化商业生态重构,以体制与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低成本发展模式及绿色低碳投融资合作模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形势与政策2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