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优秀革命文化人物事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雷锋(1940年—1962年) ,湖南省长沙县人,1960年1月入伍,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是雷锋同志一生的写照。1960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运砖的小推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1960年8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手的疼痛,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某某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因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杆,木杆打在雷锋左太阳穴上,他当即昏死过去,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逝世,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发出号召:“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焦裕禄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位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陵园内,从全国各地前来瞻仰缅怀的人络绎不绝……
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于**_*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组织安排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焦裕禄患有慢性肝病,但他到兰考的第二天,就拖着患病的身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某某、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常常顶着大风沙,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嶼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同时,他不断学习、整理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管用的治沙治水的办法,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以示决心。在担任*_**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已是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到任仅4个月,***学校和半数以上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中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由于他经常把工资分给贫困群众,领养孩子后,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然而,即使平日三餐主要靠榨菜拌饭将就,他也坚决不让领养的孩子跟他一样吃苦。为了补贴孩子们的生活费用,他甚至3次化名“洛珠”共献血900毫升。
第一次进藏时,孔繁森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赴藏时,他随身携带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药箱,以便工作之余为农牧民看病治病和分发药品。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_**。阿里地处西藏西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气温常年零度以下,每年7至8级大风天达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征求孔繁森对于调任工作的意见时,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1993年春,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_**。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他马不停蹄地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在他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37.5%和6.7%。
正当阿里经济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孔繁森身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_*,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在为他料理后事时,人们看到了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款;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成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时某某,1915年9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15岁的时某某逃荒到北京,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掏粪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在“粪霸”的压迫与欺凌下,一干就是20年。
新中国成立后,时某某加入*_**清洁队,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贡献。他无冬无夏,挨家挨户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提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口号。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1956年,时某某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某某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某某激动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1975年5月19日,时某某病逝于某某,终年60岁。
王某某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某某,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15岁时到玉门油矿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到玉门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钻井工、司某某、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
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最新纪录;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同年王某某作为1205钻井队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
1960年3月王某某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大庆。他带领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由于水管线还没接通,罐车又少,王某某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打个盹……通过全队工人的共同努力,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
第一口井完钻后,王某某被钻杆堆滚下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后还继续工作。领导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到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某某,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某某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其他同志也纷纷跳入泥浆池,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7月,王某某被树为全战区“五面红旗”之一。1964年王某某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春,王某某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4月,他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病逝,终年47岁。“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某某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董某某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某某。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某某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某某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某某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某某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第11纵队决定追认董某某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某某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1948年7月10日,冀热察行政公署做出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董某某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黄某某,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出生,四川中江人,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一三五团二营通信员。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某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事迹材料:
1952年10月14日,侵略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侵略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仅4平方公里的高某某,“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某某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某某。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某某。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无数像黄某某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某某所在营与美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他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六连接连攻占3处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零号阵地有美军的集团火力点,要攻上山头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连续派出3批爆破组,但爆破手都在中途伤亡了。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这个火力点,夺取零号主峰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六连伤亡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只有几个人了。关键时刻,黄某某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带领2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冲了上去,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2名战士1名牺牲,1名负重伤,他也多处负伤。
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封锁道路。他毫不畏惧,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用力甩出最后1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某某也被这巨大的爆炸声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某某醒来了,但他弹药用尽,他便忍着重伤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美军正在喷射的枪口,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自己壮烈牺牲。在黄某某精神感召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全歼守卫的美军2个营约1200多人。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某某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某某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某某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某某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战后,根据黄某某生前意愿,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10月,他的家乡四***建立“黄某某纪念馆”。
/
1928年,随母亲到重庆投靠亲戚,进入基督教会办的孤儿院小学校读书,受到级任老师丁尧夫进步思想的影响。1939年春,考上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与同班女同学、共产党员戴克宇朝夕相处,一起学习、议论时局、办壁报和到集镇作抗日宣传,阅读《新华日报》和革命书籍,从理论上、思想上认清了革命道路,提出了入党要求。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考入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学习。同时,任该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皖南事变”发生后,她巧妙地完成了散发十八集团军、宋庆龄、何某某、柳某某等的声明的任务。1941年秋,从职校毕业。到曾家岩**_*工作,***员。1943年5月,接受党组织的任务,给地下党**_*员鼓咏梧当助手,并和他假扮夫妻。这个“家庭”成为*_**的秘密机关,设在国民党陪都的红色据点,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4年5月,为避特务跟踪,转移到成都。两个月后,考入四川大***植物病虫害系。在校两年里,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投身学生运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学习期间,经组织批准与彭咏梧结婚。1946年暑假,经党组织决定回到重庆作彭的助手。1947年初,受中共*_**指派,负责联系重庆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和***。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和声援南京“五二○”血案学运高潮期间,同这些学校的教工、学生一起,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敌人进行大逮捕前,领导各支部有秩序地防守和退却,保护积极分子,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输送了一些干部到农村去。她在领导学运期间,发展党员10多人,“六一社”社员四、五十人。同时,还为市委办的地下刊物《挺进报》递送稿件和组织发行。1947年秋,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川东地委联络员,与丈夫彭咏梧一起赴云奉巫(云阳、奉节、巫山)地区,组织武装暴动。1948年1月,彭咏梧牺牲。她强忍悲痛,决心继承丈夫遗志,革命到底。于某某2月,她到万县,以法院职员身份为掩护,***工作,同时做暴动地区善后的联络工作。1948年6月14日上午,因叛徒出卖,在法院遭敌人逮捕,被押往重庆渣滓洞监狱。在轮船上,她大骂叛徒,给组织传出了出现叛徒的消息。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坚贞不屈。手指被敌人用筷子夹烂,又被钉上竹签,任敌人施用酷刑,仍严守机密。她痛斥敌人:“杀了我也不知道组织,你们是枉费心机,永远也达不到你的目的。”她的坚强,赢得难友们崇敬,被誉为“丹娘的化身”。她组织狱中同志有计划地学习,几次带头参加全狱性的集体斗争。1949年春节,和女牢的难友用被面做衣裙,在监狱的小院坝上化妆表演秧歌舞,高唱革命歌曲,鼓舞难友的斗志。还和同志一起作看守的工作,并通过他与狱外地下党建立了初步联系。1949年11月14日,被特务押赴电台岚垭,秘密枪杀于此。
1926年,邱少云出生在铜梁县(今铜梁区)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2月,邱少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开赴朝鲜。
11月5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某某告诉**_*者,1951年3月15日,邱少云随部队开赴朝鲜途中,给家人写了一封信:“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字字句句流露出他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正是其中一员。
10月12日上午11时许,几个敌人下山取水和巡逻,从地堡里钻出后向山下走来。我军指挥员便命令炮兵用炮弹消灭了这些敌人。敌人见状,在潜伏区上空投放了燃烧弹。其中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附近2米左右,大火很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
王某某说,在邱少云不远处有一条小水沟,他只需侧身一滚即可扑灭身上火焰,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当日傍晚5点30分,我军准时发起冲击。战士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扑向敌人。仅用30分钟,敌人一个连和一个火器排就被全部歼灭,我军拿下了整个391高地。
邱少云牺牲时年仅26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邱少云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赵某某1905年-1936年8月2日,原名李某某,学名、又名李- -超,字淑宁,四川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某某逃离日军魔掌。1936 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某某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某某在准备***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某某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某某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某某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优秀革命文化人物事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