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声乐作品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声乐作品赏析
专业:音乐学
年级班级:2018级 1班
姓名(学号):陈某某
(***9)
论文题目:德奥艺术歌曲赏析—冬之旅
《冬之旅》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对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其浓郁的悲剧性,它的悲剧色彩不是壮烈的英雄史诗,也并非凄婉的哀怨,它的主题是旅行,旅行在人类行为上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一个人挥别过去并且带着记忆开始新的一段生活。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的,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诗的触动写成了由24首歌曲连贯起来组成的声乐套曲。这是一组抒情的音乐诗,一部音乐配成的戏剧。舒伯特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缪勒诗中那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追求渺茫理想王国又终不可得的苦闷灵魂。他***情人,一个人走在那一望无际的冬日旷野,望着朔风中的风信旗和冰封的河面,听着风雪声和邮车的叮铃声,避开林中的恶狗和不详的乌鸦,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人间的冷漠和凄凉,再这里得不到同情和怜悯,永远是陌生人、流浪人。他要避开这浮华尘世,在飘忽的旅途中寻找内心的安宁。可以说,这是舒伯特内心的披露,它深刻的反映了作曲家这个阶层和同时代人的思想情绪。舒伯特努力挖掘缪勒优美诗句中的韵律和音调,使套曲蕴涵了无限的诗意。他遵循浪漫派“打破各种文艺门类界限”的主张,是音乐里有戏剧、歌唱中有诗文;他还破除了古典的一些严格规范,根据诗的内容、韵律,在旋律、和声、调性布局及曲式上都有所创造,尤其是提高了钢琴伴奏部分的表现力,使之不再仅仅外在地模拟形象和音响,而是生动地刻画有自然环境烘托出来的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事歌词、旋律、伴奏融为一个整体。本文所写的《冬之旅》声乐套曲,舒伯特的朋友们起初并不欣赏这个套曲,因为他在这之前从未写过如此深邃的作品。舒伯特天生的音乐天才使他抓住了诗歌的内涵,通过音乐把他表达地很透彻。
《冬之旅》中的隐性复调织体主要有“对比式”和“模仿式”两大类。比如第4首《凝结》,它的前奏是左手旋律与右手三连音分解和弦的结合,就钢琴声部自身而言,它属于主调织体的类型。但当人声进入时,钢琴声部的左手部分就与人声构成对比式的声部进行,而钢琴声部的右手部分则成为二者之间的和声音型。第8首《回顾》中,貌似主调织体的钢琴声部还与人声部分构成巧妙的相距一拍的八度模仿式进行,这是作曲家注重和声低音“旋律化”写作所构成的独特的效果,更需要我们钢琴演奏者认真分析挖掘,并在演奏中突显这些富有特色的“模仿式”进行。第2首《风标》的引子,在织体上是简洁的“齐奏”,但它以抑扬流动的节奏、和弦分解式与助音式相结合的音型,既描写了撇风吹着我爱人家的风信旗,它不断旋转在屋顶上的“外在风景”,又刻画了主人公对“旧情人”瞥变的心灵像风信旗变幻无常的怨恨心情。而第18首《风雨的早晨》的引子就以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交替、连音与跳音的交替、强有力的力度、高音区与低音区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狐暴撕毁了天空苍白的衣裳”的情形。这里的演奏要节奏准确、跳音果断、富有力量,从而在作品的一开始就给听众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冬之旅》最后一首《老艺人》的钢琴声部的音型和织体是最为简洁也最富有艺术效果的。作品的引子是几个五度音程与三度进行的旋律的交替,在人声进入之后仍然以引子作为伴奏。人声演唱时,钢琴是空五度音程;人声停滞时,钢琴是三度旋律进行。巧妙地描写了摇琴老艺人的形象,深刻地揭示出老艺人内心的悲伤。
在舒伯特之前,海顿和贝多芬都应出版商之邀改编过欧洲各地的民歌。舒伯特则是把民间风格艺术化,成为“德语艺术歌曲”的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患病许久,又逢冬日凄苦,难免抑郁。
可以说,舒伯特《冬之旅》的创作已经远超于他所处的时代。早在1822年一篇自传性的短篇小说《我的梦》中,舒伯特就袒露了自己对他人怀有无尽的爱,同时又不得不一次次远离人群的痛:“他们鄙视我的爱,我却依旧爱他们,于是我又一次流浪去往远方。如今,我长久、长久地唱着歌。一旦我歌唱爱,爱于我便成了痛。而当我转而歌唱痛时,它于我又成了爱。爱与痛就这样将我撕裂。”
正是由于这样的精神特质,舒伯特的音乐对米勒诗歌中留存的浪漫神秘有一种“去浪漫化”。经历了无尽的爱与痛的撕扯折磨后,舒伯特的灵魂已走出了令人恐惧的冬日,与音乐中的旅人融为一体,将行走的步伐化作一种渴求、一种祈祷。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声乐作品赏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