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格式(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年级:
中国·XX
20 19 年 12 月
革兰氏阴性霍乱弧菌甲类传染问题霍乱
摘 要
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已经40余年,目前霍乱流行主要存在于非洲和东南亚,霍乱爆发的突发性依然存在,小流行及散发不断。霍乱仍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第七次霍乱大流行向西半球的扩展和新的霍乱弧菌O139的出现,其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在流行病学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而霍乱主要是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同样作为甲类传染病危害着人群。自1932年以来,霍乱弧菌O139已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引起爆发流行,主要发病年龄组为成人,4岁以下儿童仅占8.2%,新生儿发病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菌、甲类传染病、霍乱流行、病例、预防
1. 霍乱流行
据记载,霍乱共有七次大流行。第一次始于1817年,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第二次始于1826年霍乱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第三次大流行,它漂洋过海,1832年抵达北美。1961年后霍乱又开始第七次大流行。起于印度尼西亚,然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1977年进入非洲。前六次均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1961年开始由埃尔托霍乱弧菌引起的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38年来不断扩大蔓延,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抱病400万例以上,但实际发病人数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1.1 全球霍乱流行
20世纪90年代,霍乱仍保持着高发病率,1991—1988年全年全球59到9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14万到59万病例,其中1991年是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以来情况最为严重的一年,共报告患者594694例,拉丁美洲首次发生了大规模霍乱暴发流行,拉美各国病例占总病例的66%。进入21世纪后,霍乱的发病数明显减少,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逐年下降,霍乱的暴发和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大陆,其次在亚洲,而欧洲、美洲多为输入性病例,大洋洲偶尔发生。
1992年底出现在孟加拉湾的霍乱弧菌O139仍局限在东南亚,约占亚洲霍乱地方性流行国家实验证实霍乱病例的15%
1.2 我国霍乱流行
随着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埃尔托生物型霍乱于1961年7月出现在我国广东XX、阳春等地,揭开了新中国埃尔托生物型霍乱流行的序幕。随后疫情时起时伏,至今从未终止,先后波及29个省、市、自治区,发病34万例以上,病死5500例以上,已经成为危害百姓的健康,影响生活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1.2.1三次较大流行
从1961年以来我国霍乱流行的情况,共有三次较大的霍乱流行:第一次流行在1961—1963年,其中1962年报告病例达25437例;第二次流行在1978—1989年,高峰年(1980年、1981年)年报告病例均超过38000例;第三次流行始于1993年至今,高峰年(1994年)年报告35000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浙江等省份。
1.2.2显著特点
2000年以来我国霍乱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报告的霍乱多为小范围的暴发流行及散发,多数暴发为卫生条件差的聚餐活动引起。并且发病时间早,流行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发病率高,以人口密度较高的城镇和农村集镇发病为主。无明显的水型与食物型爆发等特点。
2. 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这两种型别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染仍有可能。一定要注意卫生干净,要经常收拾。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甲类传染病都是高危菌种和传染病。所以一定要提高免疫力,抵抗细菌和传染病,要注意和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传染病信息》2008年03期 《传染病信息》1996年01期 《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06期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年18卷05期 《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生物技术导论结课论文格式(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