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本文由用户“a24900877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6 12:05:5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3.濒临海洋:①中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③岛屿: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是海南岛。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_*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某地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_*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_*线上。

5.邻国:陆上邻国共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课本P4图1.3)

6.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云南省。(课本P7图1.7)

8.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课本P8图1.2):

4个直辖市分别为:

北京市 京 北京;天津市 津 天津;上海市 沪 上海; 重庆市 渝 重庆;

5个自治区分别为:

某地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 宁 银川;

*** 桂 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23个省中其中有两个简称的有5个: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甘肃省 甘某某 兰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其它要记住的: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山东省 鲁 济南; 山西省 晋 太原;

广东省 粤 广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闽 福州;

【众多的人口】

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

2.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3.人口问题:①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

③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500万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满族、彝族。

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省:***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傣族 传统节日:泼水节,民族舞蹈:孔雀舞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特征】

1.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在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就是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2.主要山脉:识图25页。

3.四大高原及各自特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除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其它都位于第二级阶梯。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肉、奶制品等。鲁、川、苏、越、浙、闽、湘、徽八大菜系。

3.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南方地区房屋墙体薄、窗户大,北方地区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东南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南方山区房屋依山而建,布局紧凑、院落较小(西南山区吊脚楼),北方平原地区民居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北京四合院)。就地取材(贵州布依族用片状岩石建石板房,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竹楼)

4.我国世界遗产数量50项,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意大利;我国世界遗产分布: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拉萨布达拉宫,四川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大熊猫栖息地、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