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XX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0-41页比的意义和求比值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教学内容:XX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0-4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中提高合情推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初步体会比的综合性和应用的方便性,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纸。
学具:学生课前完成前置性作业
我的测量表
班级( )姓名( ) 2014年( )月( )日
测 量 部 位
测量长度(保留整理米某某)
头 长
厘米
臂 长
厘米
腿 长
厘米
身 高
厘米
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课前测量了自己身体的一些数据信息,老师带来了赵某某同学的一些信息,仔细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
生观察后,班内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引导学生提出:赵某某头部长和腿长有怎样的关系呢?
2.设疑:同学们,怎样用算式表示赵某某的头部长和身长之间的关系呢?
预设1:学生可能列出求差、求商两种算式。
师适时引导学生求差问题我们早已学过,这节课不再研究。
预设2:25÷160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或160÷25表示身长是头部长的几倍。
3.引导:大家看,我们通过两个数相除表示出了头部长和身长的关系。其实这种相除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也就是比。(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举例说明:比如说,25÷160,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我们就可以说成是头部长和身长的比是25:160。(板书:25:160)两个数中间点上了两个小圆点,记作25:160,读作25比160。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是仍然读成25比160。
2.类比:那160÷25可以怎样写呢?表示的还是头部长和身长的比吗?
引导学生说出:160:25表示身长和头部长的比。
小结: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和谁比。
3.自学课本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41页的第1、2两个红点部分的内容,看看关于比的知识你还能知道什么?
独立自学,自学后在小组里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比的各部分名称
(1)谁来说一说关于比,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并以25:160为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
(2)练习:请同学们用比表示赵某某身长与腿长之间的关系,并说出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
学生独立写,师巡视。汇报时,生不仅要说出比、比的前项和后项,还要说出这是谁和谁的比,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认识不同类量比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组信息
课件出示:第41页中第一个红点的内容。
(1)学生收集信息后,独立列式完成。然后汇报结果。
速度=路程÷时间,即330÷3=110(米/分)
(2)小组交流,信息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比吗?
小组汇报:信息中路程和时间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表示:330:3
(3)教学: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
强调: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我们用前项除以后项的方法求比值。
(4)试一试:求比值。
15:5 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在充分的体验中进行了辨析理解。
(4)练习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无论是基本练习还是拓展练习,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素材,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比的知识,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并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2.使用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探索时间较长导致练习题无法全部完成,执教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3.需破解的问题: 对于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的处理是放在比的意义揭示之前,还是之后,哪个效果更好更能帮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王敏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XX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0-41页比的意义和求比值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