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语文】语文专题强化 (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一)
考点14 理解文言词语 5颗星
考点15 概括内容和观点 5颗星
考点18 句式、翻译 5颗星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王某某,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父同fJ,左庶子。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某某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 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某某,其后席某某、严挺之为其次焉。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典选累年,甚称平允。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某某、进士王某某,皆称一时之秀。俄换尚书左某某。
?? 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昔咎繇与禹言曰:‘在知人,在安某某。’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一日。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始之。”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某某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某某丁某某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某某仍知制诰。
?? 二十一年,侍中裴某某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某某,嵩因而奏之。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某某为御史大夫。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以疾拜礼部尚书,仍听致仕。
?? 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上闻而嘉叹,下制曰:“王某某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闻其家道屡空,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持操若斯,古人何某某!且优贤之义,方册所先,周急之宜,沮劝攸在。其俸禄一事已上,并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天宝二年卒,追赠荆州大都督。
(《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某某/丁某某/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某某/仍知制诰
B.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某某/丁某某/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某某/仍知制诰
C.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某某/丁某某/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某某/仍知制诰
D.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某某/丁某某/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某某/仍知制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 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
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可用于女子。
C.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 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主要是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某某自幼聪颖,尤某某为文,很年轻便担任了奉礼郎,又由于神气纯朴,志行高洁,擅长辞赋,深得方庆和魏元忠赏识。
B.山东大旱,王某某自告奋勇出任怀洲刺史,与其他被任命为州刺史的人相比,他治理清明严格,百姓官吏都敬畏他。
C.中书令萧嵩推荐王某某接任裴某某,但他坚决予以拒绝并极力推荐韩某某,后来,韩某某又推荐他当了御史大夫。
D.因为生病,王某某请求退休,并得到允许。但他离职后,生活困窘,以致生病后药物难以为继,皇帝下召给与补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某某,其后席某某、严挺之为其次焉。
②下制曰:“王某某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王某某,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yP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某某,输赋后时。应某某白某某,绳以法,遂立办。丁某某,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某某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某某。"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应某某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 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某某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某某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某某。度宗即位,摄礼部郎某某,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某某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某某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某某、兼直学士院。寻转尚书兼给事中。左某某相留梦炎用徐某某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某某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见而T埞?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疏入,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应某某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某某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某某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某某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B.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某某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某某/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C.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壏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某某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D.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某某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某某/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某某好学不辍。王某某不认同一些人只把学问作为敲门砖的做法,他在考中进士后,仍勤奋读书. 还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
B.王某某体察圣意。王某某受命参与策士的复试工作,因皇帝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于是王应某某也大大夸赞了一番第七卷的作者。
C.王某某敢于直言,彗星出现后,王某某详尽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王某某也曾严厉地批评左某某相留梦炎。
D.王某某不恋权位。王某某任尚书兼任给事中时,奏疏数次呈上,皇帝都没有答复,王某某辞官归去。 后来皇帝派人去召回他,他也没有答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年少易某某,输赋后时。应某某白某某,绳以法,遂立办。
(2)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4.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某某,遭逢父亲丧事。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某某,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都应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一年,这叫丁某某。
B.太常博士,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撰定五礼,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某某,职称m?而品级不氋。宋某某博士职守同前代。
C.御史是记N娭偌婢啦熘啊G睾撼莆逃?秦以御史大夫为侍御史之长,历代监察官的首长或为御史大夫,或为御史中丞等。
D.翰林学士,唐代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被认为是“清要显美”之官。宋代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郑某某,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某某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某某,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某某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侕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某某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某某?”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祚,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某某、谢某某位遇日隆,范某某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某某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某某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某某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某某,徐、傅某某。出为豫章太守。时某某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某某、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某某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某某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某某,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某某,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神兽门,即神武门,又称玄武门。玄武主北方,后宫宫殿将北宫门称为玄武门。
D.践祚, 也称践位,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践,践履。祚,天祚、福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某某性格刚直,极尽官某某。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某某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病重的山阴父老免罪。
B.郑某某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某某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某某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某某、谢某某,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某某,并没有回应。
D.郑某某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②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某某、王景兴之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何某某,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某某与叛将黄某某据惠。真击走常,杀仲某某。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某某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某某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某某。
?? 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某某。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R阒?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某某。”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某某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某某,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某某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某某,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兵攻成,不克???? 克:取胜
B.真迎之胥江???? 迎:迎接
C.易某某为治者,上也???? 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逆颜某某???? 逆:抗拒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某某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某某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某某,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某某,收复广州;击败熊某某,保全了广州。
C.何某某忠于某某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某某,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某某。
D.何某某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某某?
(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某某,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资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某某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某某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孔某某皇后父高某某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某某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傅某某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愧焉。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其封某某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某某/皇后父高某某/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某某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B.孔某某/皇后父/高某某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某某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C.孔某某/皇后父/高某某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某某/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D.孔某某/皇后父高某某/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某某/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擢”,提升官职。古代表官职调动的词还有“拜”“除”“迁”“谪”“黜”等。
C.“孤”,古代指幼年父母双亡,也可用于王侯自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某某家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后来,郑某某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被推荐做了官。
B.郑某某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皇太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某某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某某,最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某某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的罪。最终郑某某获罪,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
译文:__________
(2)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
译文: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某某。曾祖洋,涿州别驾。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父曾,内园使。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县主簿。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蒙冠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转运使李谷某某:“蒙文学名流,不习吏事。”遂不之问。
?? 周广顺中,扈蒙知制诰。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某某“二扈”。 宋某某,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某某,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某某,掌大名市征。开宝五年,连知贡举。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七年,蒙上书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人执笔立于殿侧,以纪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至后唐明某某,亦命端明殿学士以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官。近来此事都废,帝王言动,莫得而书。
?? 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 。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从之,即以参知政事卢多逊典其事。
?? 九年正月,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其后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
?? 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雍熙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下达这个办法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他)向朝廷请求,准备上疏,情愿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也没有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
?? 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某某,才能不得施展,抱负也未能实现。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语文】语文专题强化 (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