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药学总论部分 练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药物。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3.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反应(Untoward Reaction or AdverseReaction),包括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等。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tion)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化转换(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的代谢与人的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5.量效关系英文名称: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它有助于了解药物作用的性质,也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6.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7.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称半数有效量(ED50)。
8.半数有效剂量。半数有效剂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用ED50表示
9.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10. 药物的受体。受体是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
11. 激动药。激动药或称兴奋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的兴奋的效应。
12.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
13. 药物的不良反应。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因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这些不良反应有些是在药品本身含有杂质或用药不当时出现,有些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上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
14.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15. 副反应/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了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副反应指一般会出现的反应,副作用常指药物不利治病的一面,多数不出现反应。
16. 离子障。非解离型药物可以自由透过生物膜,而解离型药物则被屏蔽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17. 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dose)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死剂量(LD50)表示。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时,这在量反应中称为最大效能(maximumefficacy),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在质反应中阳性反应某某100%,再增加药量也不过如此。LD(lethal dose)为致死量。如果反应指标是死亡则此时的剂量称为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药学总论部分 练习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