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笔记)课件

本文由用户“xiaomo112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01 12:53:0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笔记)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相关史事(P83)

1947年,苏联坚持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代表日丹诺夫提出世界已经分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Q2:据“相关史事”并结合教材第2小结,概括苏联“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东欧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Q1:据“相关史事”并结合所学,说出当时的国际形势出现何种局面?1、经济上:建立“经互会”2、政治上: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并进行大清洗)。材料 据统计:1950-1983年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加37.6倍, 其增长速度相当于同期内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5倍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3.8倍。……不得不承认几十年来经互会国家间的合作、一体化的措施,以及相互供货对这些国家生产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胡某某 《经互会国家合作和一体化的作用、问题和发展前景》Q3: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经互会的建立有何作用?作用: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实质:在东欧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体现了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经济上:建立“经互会”政治上: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内部改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从而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2、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苏联模式的推广

(1)经济上:建立“经互会”①时间:1949年②成员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③作用: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政治上: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社会适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并进行大清洗)

(3)实质:在东欧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体现了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3、中苏互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1953年,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且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

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

(4)原因:根本原因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直接原因 — 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不当

外部原因 —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5)认识: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6)启示: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要坚持中共的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笔记)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