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学习(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焦某某禄
支部名称
高桥蒙汉联合小学党支部
学习人
主 题
焦某某禄生命中的最后53天
学习时间
内容:
“XX就是我的家,走得再远,你也不能不关心你家里的事啊!”这句话,郑大一附院的老专家杨某某记了50年。当她劝已经病重的焦某某禄少些操劳时,焦某某禄这样回答。
焦某某禄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是在河***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前身)度过的。当时焦某某禄被“强制”送到医院治疗,他选择了消化科的普通病房。当年在这里上班的医护人员见证了病痛中焦某某禄的无私与坚强,也见证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念的还是XX的老百姓。
住普通病房,没人***书记
75岁的杨某某,是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的老主任,头发已经花白的她,仍清楚地记得50年前的一位病人——焦某某禄。“一提起焦书记,总感觉他还在我眼前一样,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是1964年的春天,大学毕业的杨某某,分配到河***附属医院刚刚一年多。
当时,杨某某在医院内西消化内科病区当住院医师,正是焦某某禄的管床大夫。
她回忆,那时的治疗手段很有限,经常有癌症患者疼得不停呻吟。但有位病人,从来一声不吭,他就是焦某某禄。她记得很清晰,焦某某禄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喜欢披着衣服,很瘦。
由于病情较重,焦某某禄在XX住了3天院,就被送到XX去会诊。会诊的结果是,晚期肝癌,全身淋巴结转移。
“查房的时候,经常看到他疼得满头大汗,可是他啥要求也不提。”杨某某说,那时,她和同事就在私下里议论,这人真坚强。
从XX回来后,省里有关方面的同志来医院看望焦某某禄,医护人员才知道他的身份——***书记。
现在有些县里来的干部,一来看病先自报家门,他们自己不说,跟班的也会过来交代。杨某某说,焦某某禄自始至终从没有提起过他的职务。
樊某某,时任内西消化内科病区护士。她说,当时医院也有干部病房,但焦某某禄选择住普通病房,后来医院为了照顾他,腾出一间大隔音间。“就是门厚点,玻璃是双层的,相对安静点。”
杨某某记得,焦某某禄的食欲非常差,一顿饭吃不了几口,医生说用点营养药,他都不让用,说给更需要的病人。“伙食影响肝脏,我建议他到营养食堂要点面汤甩鸡蛋,但他还是不同意,每次就是稀饭面条。”
强忍疼痛,他把止疼针让给别人
在穆某某等所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某某禄》里,记录了一把藤椅。那是在焦某某禄带病坚持工作时,经常拿硬东西顶着肝部,时间久了他坐的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在郑大一附院,也曾保留过一把焦某某禄用过的藤椅。
“知道***书记后,医院的照顾就是在他病房里放了一把藤椅,高点,坐得能舒服一些。”杨某某说。
杨某某回忆,因为疼痛,焦某某禄经常用右手紧紧按住肝部,胳膊肘则顶住藤椅右边,没多久,藤椅的右边扶手下也被顶出了一个洞。
尽管病痛缠身,行动已经非常困难,但只要见到医生、护士进门,焦某某禄总是尽量起身迎一下。后来,杨某某和医护人员都养成习惯,一进焦某某禄的病房,赶紧先摆手说“焦书记,你别动别动”,然后快步走到他身边。
“后来他越来越虚弱,但不起身也要欠一下身。”杨某某说,这种尊重让他们非常感动,现在想起来还想流泪。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焦某某禄只能坐到床上。当时焦某某禄的主管大夫郭某某今年已经83岁,她回忆说:“可他就没有正儿八经坐到过床上,长一个淋巴结都疼啊,焦书记是全身淋巴结转移,他都是半坐半倚在床上。”
“有时候,看他疼得汗水直往外冒,说给他打一针吗啡,焦书记也不愿意打,他说给别人打,自己能忍住。”郭某某说,当时的止疼针只有吗啡,一个病区只批2~3针。
樊某某回忆,她曾发现焦某某禄的胳膊上有几处灼伤,问了他爱人,才知道那是他是为了转移疼痛,用热烟嘴烫的。
牵挂XX,见到家乡的人就显出兴奋
杨某某说,即使那么痛苦,焦书记也没有悲观和丧失意志。
杨某某查房时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只要XX县一来人,焦某某禄就会尽量起身迎到门口,拉着对方的手,说赶紧坐赶紧坐,精气神仿佛又回来了。
谈话从来不涉及病情,杨某某听到最多的就是泡桐树。“那时也不知道啥是泡桐,就听到他每次都关切地问,树长得咋样,种了多少亩了?”杨某某说。
杨某某回忆,到医院看望焦某某禄的很多是XX农民。每次大家在外面等着,怕打扰焦书记,都是派两三个代表进来。焦书记一见到老乡,就会忙招呼让大家都进来,坐到床边上,用双手拉住大家,询问起XX的情况:“前几天下大雨了,咱那里淹了没?”“咱种的泡桐树,长的咋样了?”
杨某某记得,有的乡亲见到焦书记很激动,会用很大的劲拉住焦书记的手,有的甚至会抱住焦书记痛哭流涕,焦书记就安慰大家不要难过。看到乡亲们大老远挎着篮子带来的鸡蛋、花生,焦书记坚决不要,他交代乡亲,咱们现在很多人还贫困,我在医院啥都不缺,你们把鸡蛋拿到供销社去换点盐吃。
送别乡亲,焦某某禄总要吃力地让人扶下床,慢步送出很远,眼中满是依依不舍。杨某某说,一到下雨的时候,焦书记就会站在窗前往外看,问他看啥呢,他说,不知道XX那边下雨了没,有些群众的房子不好,不知道有没有漏雨的。
就在焦某某禄被送到XX会诊前,杨某某曾建议他在XX多住一些日子。可在XX只待了3天,焦某某禄就回到了XX。焦某某禄后来解释,XX离家太远,还是XX到XX比较近,县里来人找他方便。
顽强斗争,枕下一直珍藏两本书
樊某某记得,从XX回来后,焦书记更虚弱了。白天黑夜,他都只能半坐着。因为淋巴结到处转移的结节,只要碰了就疼得要命。
来探视的家乡人常常给樊某某讲焦某某禄在XX的事。樊某某这才知道,焦某某禄在XX工作的475天里,走遍了XX1800平方公里土地;他带领XX人民同涝、沙、碱斗争,却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随着病情加重,焦某某禄身上的疼痛也越来越重,人瘦成了皮包骨头。他常常疼得浑身冒汗,汗水浸湿了衣服。他使劲咬着牙,牙都咬得快出血了。看着他疼痛的样子,杨某某说,焦书记,你喊出来吧,可是他也不喊。
进入1964年5月中旬,焦某某禄开始持续昏迷。5月14日,他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42岁。
樊某某回忆,焦某某禄去世后,病房里一片痛哭声,作为焦某某禄的护士,她忍着悲痛,为焦某某禄擦洗了身子、换了衣服。“焦书记已经瘦得不成形,身上到处是癌症转移点,他的最后时刻,该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樊某某说。
从当年3月23日焦某某***“强制”入院到离世,只有53天时间。
焦某某禄去世后,樊某某整理物品时,在他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精神财富,激励后人踏实前行
杨某某是民盟成员,她说,“像焦某某禄这样的共产党员,我打心眼里敬佩。”如今已经退休15年的她,仍返聘在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一周工作六天;郭某某也是在80岁时才离开工作岗位;80岁的樊某某是河南胃镜操作的开拓者,1991年退休后,仍坚持到各个地市去授课,培训基层医生。
“虽然已经50年了,但每次说起来焦书记的事情,我都会忍不住掉泪。”杨某某说,焦书记那样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他时刻惦记XX人民的那份感情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郑大一附院急诊中心总护士长王某某说,这些老专家是医院的宝,他们经常聚到一起,为医院的年轻人讲述焦某某禄的最后时刻。
全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郑大一附院结合焦某某禄生前在该院住院的情况,精心拍摄了纪录片《焦某某禄最后的53天——追忆焦某某禄在郑大一附院治疗的日子》,通过当年医护人员的珍贵回忆,再现了焦某某禄同志病情加重后转到该院接受治疗时的感人细节。医院以此为教材,组织全院党员干部观看学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焦某某禄同志任何时候都心系群众,敢于和困难、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永远是全院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张某某说,焦某某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激励后人踏实前行。
批注及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孔繁森
支部名称
高桥蒙汉联合小学党支部
学习人
主 题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学习时间
内容:
当孔繁森的名字响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时,他曾经的同事、现任*_**副主任李某某禁不住热泪盈眶。
“孔繁森同志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这让我们坚守在高原上的干部异常激动、备受鼓舞。”李某某说。
“远征西涯整十年,苦乐桑梓在高原。只为万家能团圆,九天云外有青山。”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诗篇,生动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状态:在藏十年,由援藏到调藏,他为**_*沥血,倾尽所有。他已经去世20多年,但他留下的那句话——“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
没人能说得清,孔繁森在西藏做了多少好事。下乡时,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药箱,靠着在部队掌握的医术,为群众减轻病痛。一次,看到一名藏族老人的鞋破了,脚被冻得又红又肿,他立即心疼地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还有一次,遇到一名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了咽喉,他将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将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
在他心里,百姓的事、公家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他的女儿出嫁,为了等他回家三次推迟婚期,还是没有等到;但下属结婚,他却忙前忙后,从购买牙刷牙膏到被子被套添置,再到让女儿为人家新房剪出大大的“喜”字,可谓事必躬亲。雪域高原艰苦的条件,加上过度劳累,他疾病不时复发,鲜血常常浸透内裤,但他咬紧牙关不告诉任何人,如常工作。
至今,**_*得孔繁森献血的事情。在XX市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孔繁森收养了3个藏族孤儿。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为了养大3名孩子,他竟偷偷跑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先后3次献血,换取孩子们的生活费。
孔繁森是清贫的,也是富有的,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仍在传颂他的故事。***,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孔书记的精神,会在孩子们身上代代相传。”孔繁森小学校长XX卓玛说。
而今,进出阿里的公路宽阔平整,机场雄伟壮观;当地群众住上了宽敞房屋,电器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在党政.和府带领下,阿里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起,坚定地向小康社会迈进。孔繁森生前憧憬的图景,变成了现实。
“孔繁森精神永不过时,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矢志不渝地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奋斗终生。”*_**奎说。
批注及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谷XX
支部名称
高桥蒙汉联合小学党支部
学习人
主 题
谷XX精神的时代价值
学习时间
内容:
近日,媒体连续推出系列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_*谷XX的事迹,广大党员干部反响强烈。谷XX精神是什么?人民为何念念不忘谷XX?党员干部要向谷XX学什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谷XX在XX坑北村播种。
为民者民拥之
中国是尊德守礼、重情讲义的国家,中国的百姓更是把血缘和家族看得很重,自古以来都遵循“长为大、老为先”。能让百姓在祭拜祖宗之前先拜的人,可见其在人们心里的分量之重。XX县的老书记谷XX就做到了这一点,几十年来,当地人早已把这个外乡人当成了“祖”,看成了“先”,为的就是谷XX与XX人的那份鱼水情。
心中有党,才不会背弃宗旨;心中有民,才不会贪图私立;心中有责,才能够有所作为;心中有戒,才可以公正严明。做到其中一点,也许不难。而在谷XX身上,是四种精神一齐闪光。他真正做到了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才成就了离世多年依然为民敬仰的赞歌。
如今,社会进步了,时代不同了,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延绵不断。想让百姓称好,就要圆百姓所愿,就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我要和XX的人民、XX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这是谷XX临终留下的遗言。如今,他就长眠在赤山林场,千万株木麻黄守护在他的墓旁。XX人民忘不了谷XX,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也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用一腔热血演绎党与人民鱼水深情的好书记,一位历久弥新的时代先锋,一颗指引我们前行的启明星。
“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一个普通的生命何以释放如此强大的力量?“先祭谷某某,后祭祖宗”,一个异乡干部何以赢得百姓如此敬仰?细细品读谷XX的生前身后事,疑惑便自然解开。
这个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汉子,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这个走到哪里就造福***书记,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却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害。
34年过去了,当初“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某某”的荒凉沙某某,如今已变成漫山木麻黄的绿色波涛。然而,谷XX那种“畏”的精神却愈加清晰。敬畏群众,“把人心当成最大的政治”,用“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的担当,把人心聚起来、向群众靠过来;敬畏党纪国法,牢记“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自觉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敬畏责任,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奋斗目标,用“不治服风沙,就
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魄力,挺起为民谋利的脊梁。
为官者心中有“畏”,才会换来百姓心头的“敬”。谷XX始终坚守党性,心怀敬畏,严防死守防线、底线和界线,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一丝一毫都不大意。正是这种敬畏,成就了他和家人的踏实生活,修炼了他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浩然正气,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万众敬仰。
找准角色定位
谷XX的事迹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诠释了“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占据一定位置,有位就要有为。找准角色定位,就是要回答“为谁服务”的问题。身无半点作为,手无丁点余香,遇事就绕道躲避,缺乏担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是称职的干部。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无论官职高低,只有将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了实惠,群众才会满意点赞,在群众心中才会有分量。
领导干部学习谷XX,就是要增强发展责任感,找准本地区发展定位,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本地区发展优势,以长远的眼光深思熟虑、谋篇布局;要注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连续性,认准的事情就一抓到底,紧张快干、奋勇争先;要增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坚持边发展边改善民生,边发展边推动民富,边发展边汇聚民智。当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干部也就走进了人心。擦亮党员干部的身份标签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谷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任务,这句话是谷XX挺身而上、身先士卒的强大支撑,面对成绩背后的盛誉褒赞,这句话又是谷XX谦虚推功、低调为官的不变理由。纵观谷XX的一生,正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践行光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模本。
然而,在现实中,有少数官场“劣币”给“党员干部”的标签抹了黑。面对党员干部身份,有的“唯恐天下不知”,凡事总想方便自己,甚至违背原则去搞特殊、拉关系、走捷径,非要弄出点动静、搞出点响声,以证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官僚主义做派十足;面对不宜公开的灰色环节,有的则搞起“关起灯来偷东西”,极尽低调地隐藏好自己的特殊身份,便肆无忌惮地纵横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间,生怕被群众看到、被纪委查到。每一次身份之间的灵活切换,实际上都是对党员干部身份的一种不尊与亵渎。
“党员干部”四个字,看似是张口闭口间就能完成的“轻松事”,但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将其中的内涵和实质理解透彻、记在心里、化为行动,却着实是考验一名党员干部合不合格的关键标尺。党员干部应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豁得出、撑得起,在不良诱惑面前心笃定、意志坚、无所动,以服务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过硬作风,把“党员干部”标签擦得更亮、更耀眼。
批注及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廖某某
支部名称
高桥蒙汉联合小学党支部
学习人
主 题
铺路石
学习时间
内容:
一直以来,廖某某都是出了名的“忙人”。
刚上任时,下属都会被他工作的劲头和速度吓一跳,戏称他是“工作狂”。然而不久,周围的人便随着他一起狂奔起来。
用妻子林某某的话来讲,他这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
因为忙,半夜加班就成了常态。翻看他的日程表,常常是白天的正事做完,晚上又接着开会,其他人都休息的周某某,他要么在招商途中,要么在调研现场和会场。他自己也戏称:“没事就有周末,有事就没周末。”
忙得连轴转的廖某某,如顽石般油盐不进,也甚少顾得上家里的大小事务。妻子已习惯他几个月回不了家,要打电话得先预约,一个短信过去,很可能就回复一个字:“忙”。
十多年来,他未曾参加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也没能回父母家吃过一顿年夜饭。
见不了家人,家人只好来见他。但他又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拿口当镇长时,父亲来看他,他坚决不让人请吃饭,和父亲吃完盒饭,就送父亲上了车。***书记时,两地分居的妻子想在和.政安一个家,却被他一口回绝。
在有的人看来,如此大公无私,却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然而和许多人猜测的不一样,家人心中的廖某某并非铁石心肠,而是倍加贴心的“孝子贤夫”。无论在他的生前还是身后,每当林某某谈起廖某某,总是会有一缕温暖洋溢在她的脸上。
2009年暑假期间,林某某陪女儿去XX旅游,回到XX已是凌晨3点多。刚从车上下来,女儿眼尖,一眼就看见了路灯下的廖某某。“你们怕黑,有我在,你们就不用怕了。”他呵呵一笑。母女俩这才知道,他一早就掐准了时间,已做好饭菜,前来“接驾”了。
廖某某和父亲的感情也颇深。事实上,讲原则有底线的廖某某,正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父亲识大体,每次给廖某某电话,也不离国家大事,时时给他以从政的劝导。没有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那个广受赞誉的自己——这些,廖某某都知道。
2015年,刚获得“***书记”荣誉的廖某某接受媒体采访,谈起自己的家庭,也谈起妻子林某某。
“她从来没有埋怨过我,关键得学会怎么宠她。”廖某某笑着说。他有自己的“宠妻”之道,衣服、化妆品、饰物,能买的都尽可能帮她买,且总能让她满意。他说,自己也会营造浪漫的气氛,来给爱情“保鲜”。
“有一次我去XX出差,忙得脱不开身,在路边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就捡回来给她。我会告诉她,自己是如何在悬崖边发现了它,当时就想,无论如何也要把它采下来给你。”
后来,那块石头林某某一直珍藏着,就像宝贝一样。
人们常说,公仆是什么?就是为人民铺路的石子。廖某某又何尝不是一块石头呢?的确,他像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铺路石子,不甚光鲜,却坚硬,倔强。但内里包裹的,是柔软的心。
他去世后,老父亲匆匆赶到殡仪馆,全身颤抖,清泪涟涟。母亲抚着他无知觉的身子,哭成了泪人。不得不面对媒体的妻子林某某,在镜头前始终红肿着眼眶,每说几句,就忍不住掩面哭泣。
这些,他都不会知道。
出殡的那天,送别的人群将他家楼下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遗体告别仪式上,含着热泪的哀悼者络绎不绝。一则悼念廖某某的公号链接,一天之内点击量便超过41万人次。
这些,他也不会知道了。
如今,这块一直在攻坚克难的“顽石”,终于能好好休息了。人们把他放进心里,珍藏在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准,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真正做到敢想、敢做、敢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要始终胸怀大局、牢记使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铁的信念、铁的担当把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落实到自身积极作为、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
要保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学习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学习同事们的工作方法,学习书本上、文件上的各种知识,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本领;在本职业务上狠下功夫,吃深吃透各项业务相关政策,对业务知识融会贯通,把平凡琐碎的业务做到极致,把棘手难办的业务做到“门清”,真正成为本职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处理问题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节。
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勇前进,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铭记在心,付诸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批注及体会: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学习(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