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版(全110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由( C )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2.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 B )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A.重商主义
B.资本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
3.( C )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A.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
B.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进步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恩格斯依据( A ),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
A.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B.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
5.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 D )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A.周期性
B.寄生性
C.不充分
D.不平衡
6.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 B )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A.现代科学
B.无产阶级
C.共产主义
D.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 A )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C )的统一。
A.继承性与发展性
B.客观性与主观性
C.科学性与革命性
D.批判性与建设性
9.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 D )。
A.科学性
B.指导性
C.理论性
D.革命性
1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 A )!
A.马克思主义行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改革开放
D.群众路线
11.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B ),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A.概念、范畴、理论
B.立场、观点、方法
C.内容、结构、逻辑
D.原则、主张、论断
12.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上,还要( B )。
A.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C.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D.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
13.马克思主义以( A )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A.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14.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 C ),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A.自信
B.自由
C.自觉
D.自愿
15.( B )发表的时候,正值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哲学的贫困》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6.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B )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国际组织
B.垄断组织
C.殖民主义
D.奴隶贸易
17.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 A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A.《反杜林论》
B.《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C.《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D.《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 B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A.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19.要善于运用( A )的方法,从国家间纷纭的说辞中看到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坚持正确的义利原则,坚定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发展利益。
A.利益分析
B.道义分析
C.阶级分析
D.逻辑分析
20.( A )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掌握了这一本领,就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ABCD )的学说。
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
B.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2.( BCD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A.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B.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
3.( ABC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波粒二象性
4.面对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某某、人类向何某某”的课题,资产阶级思想家们( ABCD )。
A.热衷于赞美资本主义,对尖锐的社会矛盾视而不见
B.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感到巨大的威胁
C.政治立场更趋保守和反动
D.竭力为资本主义辩护
5.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 ABCD )。
A.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C.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D.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6.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BCD )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A.政治经济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王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 ABCD )等。
A.实事求是的方法
B.辩证分析的方法
C.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
D.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8.马克思主义是对( ABD )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A.自然
B.社会
C.社会主义建设
D.人类思维发展
9.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表现为( ABC )。
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B.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C.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D.揭示人类历史命运的准确预言
10.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因为( ABCD )。
A.社会是在矛盾中进步的
B.每一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社会问题
C.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
D.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王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此外,马克思王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
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和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第三,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
第四,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基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所展现的真理魅力和真理光芒,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和引领价值。
2.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
答: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这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的客观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新时代的新实际,了解我们党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一步端正认识,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要求我们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要在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A.实践与认识的问题 B.辩证法与唯物论的问题
C.自然界与社会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 ???C.辩证法 ???? ???D.形而上学
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离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6.“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D )。
A.哈姆雷某某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矛盾是( B )
A.对立面双方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D.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9.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内部矛盾 B.普遍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证明( D )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
C.是质变向量变的扩张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11.事物的质变是指( C )
A.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位置的移动
12.“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某某。”这句话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C??)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4.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D )
A.量变是渐进的中断,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D.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变化
1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B )
A.认识事物的量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动力和源泉
17.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过程( B )
A.起决定性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强大的推动作用
18.包含在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和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是( D )
A.现实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可能性
19.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这种思维方法就是( C )
A.归纳 B.演绎 C.抽象 D.具体
20.“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体现得是( C )
A.辩证思维能力 B.系统思维能力 C.底线思维能力 D.历史思维能力
多项选择题
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D )
A.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BCD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3.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 )。
A.意识的创造性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4.下列表述,能够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BC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D.物极必反,因祸得福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BC )
A.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会引起新的质变
7.新事物是( BC )。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B )。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9.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BCD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ABCD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C.“尚和去同”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答: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是谁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如何理解物质这个概念?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与实践的观点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实世界,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4、如何理解系统思维能力?
答: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系统思维以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 B )。
A.无产阶级如何掌握政权的全面论述
B.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C.无产阶级政党赢得革命胜利道路的全面论述
D.共产主义实现途径的全面论述
9.“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里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0.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于( D )。
A.人们革命热情的高涨
B.资本主义现阶段的长足发展
C.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现实
D.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
答:“共产主义”一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二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远*_**建立的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共产主义运动,即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实际过程。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版(全110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