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红军长征与哈达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红军长征与哈达铺
1933年5月以后,蒋介石经过半年准备,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苏区大举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在半年前被撤销红军总政委职务,以博古(秦某某)为首的临时中央,顽固坚持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完全抛弃了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总结出来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一切听命于不了解中国实际,只知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教条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命令装备很差的红军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央苏区团团包围,持续了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再也无法坚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撤离江西XX,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因为红军的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正因为如此,红军长征一开始,实际上就是盲目的“战略大转移”。但是红军长征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选择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即在实行战略转移的长征中创建新的根据地,使红军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党中央所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党中央也是经过了多次选择。红军长征初期选择的落脚点是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在湘西建立根据地,然而由于敌情的变化,去往湘西通道上敌军重兵布防,于是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当机立断于通道转兵,改向敌军薄弱的贵州进军。在XX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议,随即又改为落脚川黔边并以此为依托向川南发展,后又选择落脚云贵川以及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等等,但都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敌情变化而未能达到目的。
1935年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_*师后,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两XX召开会议,28日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了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促进全国抗日高潮发展的方针。而在长征北上途中,张国焘与中央北上方针相对抗,坚持南下的错误主张。为贯彻党的北上战略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党中央被迫立即率领红一方面军一部继续北上,于9月12日进入甘肃南部XX部县,在俄界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揭露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坚持继续北上的方针,提出了在靠近苏联边界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随后,党中央率军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
二、红军先头部队智取哈达铺
1935年9月18日,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通向哈达铺的泥土路上大摇大摆的走来一队人马。他们身着国民党中央军的军装,领头的两个军官,一个身材高大而精瘦,挂着中校军衔;另一个稍胖一点的挂着少校军衔。他们机警的察看着四周,并大步向前赶路,傍晚时候,来到哈达铺。
自腊子口被红军攻占后,哈达铺的国民党守军预感不妙,就翻跃哈住山,顺着金某某,逃往XX县县城,只剩下哈达铺镇长、国民党党部书记和保安队长几个人带着部下留守在哈达铺。此外,还有一个刚刚从省城XX回来,驻哈达铺的鲁大昌14师的少校副官,这几天风声正紧,各种流言四起,看着军队逃之夭夭,这几个人内心早已惶惶不安。
看到国民党队伍开进了哈达铺镇,沿街做买卖的商贩一个个赶快躲避着。队伍径直来到了村公所。哈达铺镇长、国民党党部书记、保安队长、鲁部副官闻讯迎了出来,点头哈腰的欢迎他们。
“中校”板着面孔向他们训了一通话。他一张嘴就露出四颗大门牙,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用“中央军”常见的傲慢神态命令镇长筹办粮草:“明天有一个军要到这里阻击共军,你们赶快把粮草准备好,贻误军情,可要小心脑袋。”镇长听“中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军事上,为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XX镇胜利会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从哈达铺回顾长征全程,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四十余座高山险峰……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动摇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理想信念的支撑,让红军战士在血与火中杀出一条血路,杀出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道路,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精神状态,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红军长征与哈达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