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情感之声》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情感之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情感之声》是高中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的第二节。
教学内容
情感之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情感的内容,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歌曲《母亲教我的歌》片段、感受歌曲的韵味,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实践、体验关于情感的一些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难点:
歌曲旋律的准确演唱,特别是对大跳音程4—4、3—3的音准的把握;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方法
引导体验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礼仪问好。
二、导入(2分钟)
图片导入:播放毕业生给学校赠送的仪表镜图片,学生观看并讨论:为什么毕业的学生给学校送仪表镜?因为学生对学校有感情引出课题——情感之声。
三、新课教授
(一)情在乐某某(20分钟)
1.情感简介
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学情······。(板书)
2.学习《母亲教我的歌》——亲情(板书)
(1)简介
《母亲教我的歌》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将德沃夏克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任凭你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曲调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在简练的音乐语言中充满了怀念的愁思,感人肺腑。表现出母亲心灵的颤动。
(2)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提示:从歌词层面去理解)。
(3)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然后教唱一遍简谱两遍歌词,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难点)
(4)亲身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努力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加深对歌曲表达情感的感受。(难点)
(5)讨论实践
讨论、列举关于母亲父亲的歌曲(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列举出来)。
(6)学生齐唱《父亲》。(播放父亲把学费递给孩子的相关照片)
(二)情在画中(10分钟)
1.播放我校前段时间的礼仪教育收录的学生给老师鞠躬问好的图片,学生观看——师生情。
2.播放我校前段时间的礼仪教育收录的学生与学生之间鞠躬和握手问好的图片,学生观看——同学请。
问题:对上两组图片的看法(礼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表面现象,实质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内化感情)。(板书)
3.播放歌唱家廖某某老师含泪演唱《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视频,学生观看。
(三)课堂思考(5分钟)
问题:你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吗?怎样做一个有情感的人?(板书)(播放歌唱家刘和刚深情演唱的《儿行千里》视频),师生观看并引导学生讨论、小结。
四、课堂总结(2分钟)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做一个有情感的人。(背景音乐《母亲教我的歌》小提琴版)。
五、组织下课
板书设计:
第二节:情 感 之 声
第一课时
情感的内容:
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同学情······
二、《母亲教我的歌》——亲情——————————《父亲》
三、礼仪——————师生情、同学情——————--《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四、你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吗?———————————《儿行千里》
五、总结(布置作业)
做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设计理念新颖有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四有”要求。做“四有”教师,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近年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质性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
(一)课堂衔接不够顺畅,内容之间的过渡不够紧凑,比如播放完我校礼仪教育的图片时,拓展得比较远,没有很好的过渡到视频《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二)课堂语言不够精炼简洁,重复表述或者表述不到重点的现象比较多。
(三)设置问题不够精细具体,有些问题大而宽,学生无法回答或答不到问题的重点,激励式评语较少。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情感之声》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