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肛瘘临床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肛瘘临床路径
一、肛瘘临床路径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期可发热。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肛周及会阴部查体、直肠指诊。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
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
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急诊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周或直肠超声或盆腔CT、纤维肠镜检查、盆腔MRI检查、肛管增强MRI。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若头孢类药物过敏,可替代应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和全某某。
2.手术方式: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禁水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流质饮食。
3.每天伤口换药1~2次,创面较深时,放置碘仿纱条或胶管凡士林引流条,并保持引流通畅。
4.术后用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栓剂、膏剂、洗剂)、口服药和物理治疗等。
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
(1)疼痛处理:酌情选用镇静药、镇痛药;
(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理疗、针灸、局部封闭、导尿等;
(3)伤口渗血处理:换药、出血点压迫或使用止血剂;
(4)排便困难: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必要时诱导灌肠;
(5)创面水肿: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
(6)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处理:压迫、填塞止血,必要时手术止血;
(7)其他处理:呕吐、发热、头痛等,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排便顺畅,无明显肛门周围疼痛,体温正常,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肛门部创面无异常分泌物,引流通畅,无明显水肿、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一天两次(红外线治疗、激光照射治疗等)
口服软化大便药、消水肿药
临时医嘱
伤口冲洗、换药
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状况决定检查项目
门诊换药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
工作
协助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
疼痛护理
服药指导
坐浴、肛门部理疗指导
健康教育
饮食:普通饮食
保持肛门清洁,切忌用力排便
心理支持
出院指导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复诊时间
作息、饮食、活动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
造口护理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肛瘘临床路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