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论文

本文由用户“alpiq”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8-15 21:10:0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巴纳德社会组织理论下的政府权威

班 级: 行政管理二班

学 号: ***0425

姓 名: 吴 松 烨

评阅教师: 蔡 一 文

完成日期: 2020 年 9 月 18 日

浅谈巴纳德社会组织理论下的政府权威

摘要:巴纳德从最基本地观察人类行为的本质出发,开启了从“接受者”即下属来命令权威、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全新视角。他提出的权威接受新理念,始终贯穿着人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其的全新视角。他提出的权威接受本质是管理的人本化、民主化,对现代政府权威树立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政府权威 信息交换 人本位

巴纳德的权威理论政.和府权威有关概念

(一)权威

“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命令)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不是对组织要做的事。[1]”

(二)有效行使权威的条件

他能够而且的确理解命令。 2.在他作决定时,他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的是没有矛盾的。 3.在他作决定时,他认为这个命令,整个讲来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他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能够执行这个命令。

(三)下属对组织命令的反应

1.不考虑命令的好处就接受。

2.考虑了以后才接受。

3.拒绝。

(四)政府权威

对巴纳德权威思想的解读

巴纳德权威思想的本质是管理的民主化,是由下而上的权威。

权威形成的主动权握在接受的一方手中。

在巴纳德看来,“如果一个命令下达给了命令的接收者,命令对他的权威就被确认或确定了。这成为行动的基础。如果他不服从这个命令,就意味着他否认这个命令对他有权威。因此,按权威的定义来说,一个命令之是否有权威决定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决定于权威'或发命令的人。[2]”这一看法是基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行使权威是组织要求个人服从命令的一种主观行为,但也会出现个人拒绝接受权威的客观现象。他认为组织是交换系统,个人是否愿意按照组织命令行动是出于组织对个人的刺激和说服。个人也可采取拒绝组织要求并离开组织的行为。

权威接受理论,蕴含着人本和民主的思想。

这里所谓的接受,其实就是一种理解、认问。但其中内涵着接受的理性判断和民主选择,也就是说命令的接受者在面对上级发出的命令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析命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或者选择不接受。他接受命令,就是认可了命令对于他的权威性。反之,命令对他来说则不具有权威性。而一个不具有权威性的命令是无效的。命令接受者通过对权威的是否接受,就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与命令发布者平等的地位,至少潜意识中掌握了一种平等的意识,塑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新途径[3]。

下属对组织命令的反应有一条是“不考虑命令的好处就接受”,这是被巴纳德称作“无关某某”。

这一区域中,命令下达便得到自动执行。它实际上是个人让渡出自主选择权的区域。而构成无关某某的条件,本质是取得下属同意让渡选择权的价值准则[4]。

政府权威出现问题的原因

政府没有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出现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现象。漠视或轻视法律法规,对法律和承诺不负责任,严重影响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损害地方政府的威信。

政府领导以及管理者忽视民众要求,存在人治和官本位思想。

没有明确权力来源于人民,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获知公众之所需,进而不断调整政府目标的制定,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推动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C.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M].孙某某,等.译.X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129.

黄某某.巴纳德权威接受理论述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181-182.

同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