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我们在延安》心得体会

本文由用户“wxyyjzj”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3-12 12:16:56 举报文档

以下为《观看《我们在延安》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观看《我们在延安》心得体会

陕西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很喜欢陕西的文化。

文化能给人带来灵感和激情,能把心灵引入一种沉醉的状态,如同大自然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一样。文化气氛稀薄的原因是文化人的缺乏,文化人在这个社会里生存艰难,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大多不以文化为业了。文化还是一个缓慢的事情,它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要的是坚守,而在当下的环境中,速度和效率似乎成了判定成败的唯一理由。记得文化学者朱大可在《开坛》上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智慧的人都在写作,后来情况就变了。

二十岁前,我生活在关中,此后的六年,我来到延安上学、工作。身临其境,我能近距离地感受延安这方土地,接受这里的文化熏陶。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留下了“红色文化”,对这段文化的表达和阐释以前也很多,但似乎都是粗线条地对历史脉络的勾勒,缺乏了血肉,也就是不细腻,不亲切,不能感动人,最根本的还是忽视了历史事件中的人,即每个个体生命鲜活的记忆和重温。

昨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十二集纪录片《我们在延安》,心情受到感染,这个纪录片正是抓住了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彼时与此时的感受,他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浮的泡沫。

我看到《我们在延安》这个纪录片的总撰稿是朱某某先生,没读过他的作品,记得以前在书店看到过他的书,有一本《*_**的历史:1937-1947》,他是延安历史研究专家,是母校延安大学的兼职教授。这次担当总撰稿,因为其研究视角的新颖、别致,也因为这个纪录片的选题和角度,对历史细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细节能迷人,能抓住人心。有了无数细节的解说词,写出了人情、人性、人本,而恰好,这是我们每个人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最期待的东西,也是历史留下来的最本质的东西(事件有不同,本质是相同的)。

回顾历史,由于拉远了距离,有时候,人就多了宽容和理解,站在一个新的高的境界上,而不再像居于其中的时候那样斤斤计较,不留情面。这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情怀,那就是温情,甚至柔情。是啊,有了这种情怀,那些悲剧性的历史也便不会重演。

“延安时期”朝气蓬勃,到现在,我们去看,感受到的自然是那个时期里的人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力量感,但这只是一个维度。正是通过《我们在延安》这样的纪录片,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舒缓的抒情,感受到它的另一面,让人温暖的作为一个人的日常状态,这种细腻的情思,就动人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观看《我们在延安》心得体会》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