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
2021— 2022 学年 上 学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案
所属系部:
公共基础部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备课组成员: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二○二一 年 十 月
课程名称
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班级人数
授课类型
授课时间
授课课题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但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平时对时政的关注,学生已经能了解到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并且知道今天的小康生活的到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再次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能体会全面小康的美好,树立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
(2)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列举分析,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的发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能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一些经济现象及材料加以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教学法、情景导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资料,教师教学用书
教具
Ppt课件、教学视频和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环节
时长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及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以及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歌曲《好日子》配乐)
【谈一谈】看到这些的感想
通过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新生活,激发学生激情,引出本课。
看图片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感性上引导学生“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导入新课
环节
时长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及
设计意图
学习新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多媒体展示】:诗经、杜甫的诗词,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国情介绍。
【思考】
1.三个不同时期的“小康”,意义一样吗?2.现代意义的“小康”是什么?
3.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4.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
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教师小结】
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1】播放邓小平通知关于“三步走”视频,铺设情境,引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会会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小康社会的提出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全
面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建
成
小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康
社
会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