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呈现]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纲解读]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重点)
2.识记太阳活动的标志;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思维导图]
/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
1.读下图,回顾并完善相关知识。
/
(1)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3)结合上图,完善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
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善相关知识。
/
(1)八颗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
形成原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现象。
(4)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横波
纵波
C
莫霍界面
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界面
地下2 900千米处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
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拓展延伸/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分布规律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核的特点:三大内部圈层是最厚;高温高压;铁、镍成份为主;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