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共政策A卷(1)

本文由用户“chsh768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8-01 11:03: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二)公共政策A卷(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孟某某、李洁、田园宏

学院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李杰__学号

_____***2______

《公共政策》课程试卷A

面对疫情期间的考试形式,我承诺我将诚信考试。



承诺人:___________

(电子签名)

(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得分



题分

100



















100



得分



























一.课程论文结合本次课程内容,阅读给定材料,谈谈你对材料案例中反映问题的看

法,如对政策的评估,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等,撰写一篇课程论文。

具体要求:

1、围绕上述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课程论文要求紧密联系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价值观正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论证严谨、格式规范(格式规范见下页范例)。

3、字数在3000字以上。

公共政策执行中“一刀切”的适用性及前景分析

李杰***2

在很多场合,“一刀切”方式都被认为是一个毫无益处、只有坏处的存在,但令人奇怪的是,这种看似毫无合理性可言的现象却长期存在于政治生活和公共决策领域。

1“一刀切”为何屡禁不止

1.1 降低决策成本

从行政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照顾到各个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和规则,这无疑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政策制定的调研成本、执行成本和落实成本都变得难以承受;而如果只采用一个标准,就会使行政成本大大降低。另外,这一方式的运用还可以减少各个地方由于标准差异而出现的拉关系、走后门和“跑步前进”等现象,减少差异化标准下受人情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贪污腐败问题,减少因歪曲和变通而产生的选择性治理问题。在实践中,基层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中时常要面对中央统一性和地方灵活性之间的矛盾,中央的统一性意在维护宏观政策意图的公正性,在全国实现一视同仁;地方的灵活性则为符合地方实际情况负责,体现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2 做出次优选择

当一个现象普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简单化地进行价值判断,而是要思考这种普遍性背后的原因。“一刀切”方式虽然缺乏对效率的极致化体现,但表达了最起码的公平与正义,从这一点看,可以将“一刀切”看作是一个次优方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就是说,“一刀切”是在没有能力达到最优选择情况下的次优选择。管理学家西蒙也持类似的观点。正如他在“有限理性”理论中所提到的那样,在决策信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出能够满足所有对象的差异化多元决策,而“一刀切”政策则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出的次优选择。

1.3 保障基础正义

对任何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都很容易引发矛盾,可能因为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而备受质疑,可能引发对关于公平公正问题的争议。周志忍认为,在择优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不要着急破除“一刀切”方式,这样会给投机钻营者以更多投机取巧的机会,不仅丧失效率,也牺牲了低层次的公平。从政策制定环节来看,如果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采取多元策略,很容易引发争议。首先,不同的政策提出的理由容易引发争议;其次,将不同的政策对象区别开来具有极大的难度;再次,例外原则的对象如何选择,例外情况的比例有多大,例外的程度有多强等,这些都是问题。

1.4 有效规避风险

信息化时代,网购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杀熟事件使得人们的购物行为的风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其本身而言,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说,只是之前被未加分辨地滥用到了错误的场景和场合中罢了。

参考文献

[1]向学笙.防疫“一刀切”:痼疾务须根治[J].法人,2022(02):5.

[2]马某某.公共政策执行中“一刀切”的适用性及其去污名化探析[J].领导科学,2020(18):31-34.DOI:10.19572/j.cnki.ldkx.2020.18.010.

[3]向学笙.防疫“一刀切”:痼疾务须根治[J].法人,2022(02):5.

考试试卷第5页共5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二)公共政策A卷(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