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茶席插花简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茶席插花
将植物的枝、花、叶、果等作为素材,经过巧妙构思,组合成富有诗情画意、重现自然美的花卉艺术,称之为插花艺术。根据插花风格,可分为东方某某、西方某某,东方某某分为日式插花、中式插花。
西式插花的特点是:选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形成花朵分布均匀而较密集的插花造型,呈现豪华富贵之态,营造浓重热烈的气氛。主要花型有半球型、椭圆型、三角型、扇型等,亦有突破传统及时代气息的自由式、组合式、抽象式插花。
日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唐代佛前供花,通过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变化,在创作插花作品及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在插花中修养身心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某某。日本花某某的主要流派有池某某、小原流、草月流。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花某某流派,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化出来的。小原流崇尚自然主义,以重视自然美及展示植物属性为其特点,通过作品表达插花者对花的感受。草月流突破传统的形式,不限于花卉与植物等素材,使用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辅助材料,用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追求个性和抽象美的境界。
中式插花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约有3000多年历史。到了隋唐,插花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唐代罗虬的《花某某》对插花所用器皿、放置场所、养护水质等都有规定,还要挂画、谱曲、咏诗,再饮美酒方能尽兴。当时出现了固定花材的容器“占景盘”,铜盘子底下有数十个小管子,择繁花来插,插作技法为满插。宋代插花更加盛行,此时插花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注重插花者的审美意趣、品德节操等。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宋代人开始关注如何保养花,将断枝处烧焦用水养,剪去腐烂部分延长花材寿命,冬天在花瓶底下放炉灰防止花瓶冻裂等等。明代是插花的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此时有了系统的插花专著,最有影响力的是高某某《瓶花三说》、张某某《瓶花谱》、袁某某《瓶史》。特别是《瓶史》传至日本后,引起日本花某某界的轰动,并发展成为“宏道流”。《瓶史》中对构图、采花、保养、花某某、花某某、环境、修养等诸多方面,在理论和技术上作了全面的论述。且对插花风格、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皆有深入的解说。明代人更加关注如何将花插得好看,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一枝生两色方某某。很多史料说明了明代插花发展到了极致,代表中式插花的最高水准。清代插花沿袭明代风格,清代人更加关注插作技巧,沈复的剑山,李渔的撒,清宫的内胆等都是固定花枝的重要手法。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后,西式插花非常普及,而中式插花正在逐步复兴。
我们用心关注历代插花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插成古代的样子,而是为了回到当下,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服务。为我们的居家、茶室、办公室、会议室去布置。我们将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和我们自己的体会、喜好、环境融合在一起,转化成当下的插花艺术。
日式插花和中式插花一脉相承,发展至今又有什么不同呢?参与的人不一样,日本最早是僧人在插花,所以形成一个观念“插花起源于佛教供花”。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有众多流派,形成系统标准的花型及插作技法,并得到很好地传承。日本插花注重形式和架构,技法循规蹈矩。而川濑敏郎是个特例,他完全跳出日本花某某的流派,让插花真正回归自然与人文。中式插花是由中国文人主导的生活艺术。在宋代和明代发展最盛,追求自然的意境,注重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讲究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
中华花艺和中式插花是什么关系呢?中华花艺是台湾黄某某教授开创,最先传承中式插花,有完整的插花体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茶席插花简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