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生版导学案

本文由用户“gaobin1982082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7-11 23:54: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兰亭集序-学生版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兰亭集序》导学案

【知识链接】

  1、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相传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草,汉代设置驿亭,故名“兰亭”。兰亭有三绝:君民碑(康熙手书“兰亭”无数游客抚摸得名)、祖孙碑(正面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面乾隆手书《兰亭即事》)、父子碑(上书“鹅池”二字,“鹅”为王羲之手书,“池”为王夫之手书)。最为古今传诵不绝的是“兰亭集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某某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2、 “序”,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

  3、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兰亭集序》被称为“行书之龙”。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飘逸流动,人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到历代帝王和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甚至让唐太宗喜爱到派人偷窃、死后带入皇陵的地步。

4、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课文学习

一、 熟读第一、二段,尝试背诵。回答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某某,少长咸( )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 )左右,引以为( )流( )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句式? ),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 ),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翻译划线语句,注意特殊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

3、第一、二节分三层,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层写了兰亭美景和士大夫的集会行为;第三层写天气和人的主观感受。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这三层该如何划分?在文某某“‖”在上文中划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死生为虚诞,齐( )彭某某为妄作(句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其致( )一( )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1、解释加点词语,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翻译划线语句。

3、自己读读课文,前后联系,想一想,第四节中“悲夫”一句中的“悲”字作何某某,作者“悲”什么?如何某某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某某为妄作”的人生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兰亭集序-学生版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