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法学导论课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法学导论课后感
过去的十八年里,我对法学一词一直是懵懂的,一知半解的,它就像一个高深莫测的世界,离我很遥远。似乎在我的世界里,我们不会有任何交集。然后,我对法学最初的认识是由各种法制类节目开始的,例如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节目。我看着他在节目中大谈特谈法律案件,那种沉着冷静地态度和睿智机敏的风采深深吸引了我,我对法律的认识之门由此展开。
但当时的我仍旧以为,法学是一门高级学科,法律的领域只有那些聪明睿智的人才能涉及,也只有律师、法官这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要学习法律。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法律的面纱仍旧那么朦胧与不可知。是啊,我们普通人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踏踏实实的做人。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又怎么会触到法律的底线呢?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看到文科的专业中有“法学”这一选项,抱着一种对高级学科的憧憬和向往,我选报了这一专业,并成功被这一专业录取,成为***法学专业的一员。
法学导论是开启法学大门的钥匙,是我真正认识和学习法学的基石。通过法学导论这门课,我知道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是一个由众多法学分支构成的学科体系。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在西方,“法学”一词源自古代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其原意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该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物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我觉得法学代表了正义、道德、规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法学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法律是从远古走来,经历五千年风沙的吹打和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中国拥有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学研究就很兴盛,并有专门的法学著作问世。其后历代都有丰富的法律思想。中国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礼与法相交融,铸成了法律的一大特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我国法律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坚持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人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全面的、长期的指导作用。
此外,我对法学领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原来我一直以为法学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学科,是高高在上,统领一切的,学过法学导论后我知道我错了。法学是一个大的学科,有很多小的分支组成,例如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我愈加认识到法学的博大精深。法学纵向认识过之后,法学的横向也是极其宽广的。法学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法学吸收其他学科的认识成果来说明法的现象,从而使它能深入到法的本质和价值基础中,并且能够解答法的外在方面和客观倾向,同时也以自己的认识成果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的产生。首先我认识到法学和政治学是有内在统一性的,特别是像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本身就兼有法学和政治学两重性质。所以,有人形象地说,法学和政治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有法学与社会学,一方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来理解,善于通过思考社会实践中的法律事件、案件,特别是自己所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法律事件、案件,从中提炼出法学的理论,或检验法学理论。然后,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法学的理论。法学不仅与法学的其他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学经常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获取理论和方法,以不断丰富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当代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不少来自于其他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必须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
我明白,我成为一名法律人的路还很长,但我会从现在开始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法学导论课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