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推荐作品《昆虫记》 。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 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法布尔, 指导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 内容提要和作 者简介。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 逐一出示谜语,
并请学生尝试猜谜,学生答对后出示谜底和图片。
谜语一:一生都在忙, 飞在百花乡。 围着花儿转, 花汁变蜜糖。 (蜜 蜂)
谜语二: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 虫见了拼命逃。 (螳螂)
谜语三: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 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萤 火虫) ( 通过猜谜,引发学生 兴趣。)
2.同学们可真聪明!谜底都被你们一一揭晓了!刚刚我们所看到的 蜗牛、螳螂、萤火虫,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昆虫。板书 昆 虫 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回答) 看来大家的知识很丰富,其实有一本书,里面介绍了许多的昆虫,叙 述了昆虫世界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 ,板书 补 充 记 记就是记录 记载的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昆虫记》, 去探索昆虫的奥秘吧。 (板书 《昆虫记》 法布尔)
二、初步感知,了解《昆虫记》 过渡:这就是老师选择的一本《昆虫记》 ,当我们拿到这样一本书,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 1:看封面(这就是整本书的封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一本 书的眼睛)。
生 2:看内容提要(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概括) 。
生 3:看前言(一般介绍作者写书的目的和写书的经过) 。
生 4:看作者简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
了解《昆虫记》 我们先来认识这本书的作者 法布尔 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1)了解作者。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诗人” ,《昆虫记》被 誉为“昆虫的史诗”。 1879 年,他整理 20 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 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1880 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 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 ——荒石园。年复一 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 园建成了。 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 《昆虫记》中。直到 1907 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师小结:法布尔用他智慧的双眼倾尽一生去观察、 探索昆虫世界的奥 秘,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我还找到了几个有关法布尔的小故事,想不想看看? 课件出示,交流。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在他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 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 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 虫?? 走在路上,他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 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 观察了 4 个小时才离去。 长大后,有一次,他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把周围的一切 都忘了。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
过来。
读了这几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认识法布尔,从事例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丈夫,看来《昆虫记》里的奥秘还真不少! 四、 自由阅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昆虫记》中自己喜欢的篇目。
五、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读书时,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有 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法布尔名言,生齐读。
法布尔曾经说过: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 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这么有趣的一本书, 源自于他对于小动物的细致 观察。如果你想要了解法布尔这个人, 《昆虫记》这本书,就请你课 下找来读一读。感受法布尔那充满爱的语言和他所描绘的那个神奇有 趣的昆虫世界。
【板书设计】 《昆虫记》
封面
前言目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