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

本文由用户“你真作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1-21 23:36: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国内关于气候变化治理的文章,以青年为主体的还是比较少。大多以国际组织、国家政府、某个地区为主体,以“青年+气候变化”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检索,只搜索到28条记录,还不排除一些简讯新闻,实证研究报告很少,以全球治理为视角的就少之又少了。在一篇《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取向探讨》文章中还有点全球治理的味道,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说明了青年大学生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取向。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处与联盟COP25青年团战略合作伙伴“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网络(CYCAN)”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上,联合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报告,系统梳理国际、国内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及相关思考。COP:《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2019年“为未来而战”的气候运动席卷全球,以格雷塔·通贝里为代表的青年活动家备受关注。同年9月,首届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更是将全球青年气候行动进一步推进公众视野。本文详细梳理了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进程,指出中国青年群体在政府、民间组织、学术机构的推动下,除利用“青年”这一共同身份之外,还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与专业领域,扮演包括青年学者、气候活动家、气候传播者等在内的不同角色,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中,对于促进气候行动在中国本土的迅速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21世纪议程》中,青年和儿童被确定为民间社会的九个主要群体之一,他们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对于青年人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联合国将青年人的年龄区间定为15~24岁,世界卫生组织则定为16~4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青年人处于13~34岁。国际社会承认因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国青年群体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提出要尊重青年群体特征的多样性。联合国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约18亿15~24岁的青年,超过全球人口的23%。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这两个公平的概念被认为与气候变化高度相关,也被写进了《巴黎协定》“序言”中。鉴于本文主要追溯青年参与国际气候进程的历史,我们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将青年群体的年龄界定为15~24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青年群体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包含以下四部分:

一、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程

二、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途径

三、全球气候治理中青年参与的角色与作用

四、青年参与国际气候行动的机遇和挑战

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称《公约》)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签署成立。在历年的《公约》大会中(以下简称COP),青年一直以个体参加与不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关的国际谈判。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之初,欧洲和美国的区域性青年组织开始形成合力,青年们得以以青年代表团的形式参与到联合国气候谈判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区域性青年组织是欧洲青年论坛和SustainUS。

陆续地,各个地区的青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联络、聚集并建立了地区/国家性的气候行动年轻人的“统一战线”。2004年北美青年气候网络“能源行动联盟”(Energy Action Coalition)成立,2006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相继成立青年气候联盟,2007年(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成立,2008年英国青年气候联盟和印度青年气候网络成立。这些地区性气候联盟或气候行动网络多是由遍布本国的青年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如加拿大青年气候联盟由48个加拿大青年组织共同发起成立。在世界各地,青年们能够通过这些地区性联盟或行动网络,对气候变化采取积极行动。

自2005年COP11开始,每个地区性青年气候联盟或行动网络都会派出代表各自国家的青年代表团来到大会现场,国际青年气候运动的概念由此得到发展。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青年参与《公约》进程的里程碑,青年被正式确认为《公约》的独立利益相关者团体(成为一个“阵营”),其名称为“YOUNGO”(意为“青年非政府组织”),由25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气候行动网络以及国际青年组织组成。目前,“青年”与“环保”“工商”“研究”等9个阵营并列为《公约》的正式阵营,能够有自己的协调中心,与秘书处和缔约方有系统的沟通渠道。青年个体和青年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YOUNGO参与缔约方大会期间的公开会议、阵营内会议以及部分受邀请的双边会议或接待。

YOUNGO由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进行组织与管理,他们组成不同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作为国际青年气候运动的中心枢纽,帮助成员们参与到气候谈判中。

根据统计,参与YOUNGO选区的青年非政府组织占非政府组织总数的5.4%,而“环保”“工商”“研究”阵营的非政府组织占据了非政府组织总数的80%,可以说在大会层面、YOUNGO选区相比代表着商业利益、社群利益、研究界的阵营,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但在谈判中青年的参与的确为自己争取了利益。青年最主要的诉求是代际公平,就此议题他们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在2015年《巴黎协定》中促成将代际平等原则纳入法律的多边环境条约。

随着国际青年气候运动的迅速发展,在谈判桌之外,青年的草根行动也成为推动国际气候进程的重要力量。2007年,美国的能源行动联盟(Energy Action Coalition)将6000多名青年活动家聚集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旨在解决气候危机的全国青年会议。

2009年,该会议以“权力转移峰会”(Power Shift)的名义重新召开,吸引了10000多名年轻人。

这些美国青年们聚集起来,依托年轻选民的选票施压,要求总统和国会推行气候的相关立法以及国家计划。权力转移峰会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澳大利亚的峰会吸引了15000名年轻人,英国、印度的青年也加入了“权力转移峰会”的行列。近十年间,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运动已遍布全球,大量青年个体、地区性的青年组织联盟和世界性的青年组织都在展开气候行动,其中涌现出了很多青年气候行动领袖。这个由世界年轻人组成的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既松散又凝聚,他们既散落在世界各地,又通过因气候变化危机而形成的共同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社交媒体跨国际边界地团结起来。这个群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气候传播力量和行动力量,这种力量也同时转化为政治力量推动着全球气候进程。

2018年,年仅15岁的瑞典学生格雷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因高温盛夏带来的森林火灾而受触动,决定于8月20日起每周五在瑞典国会大厦门前进行罢课游行,直到9月9日的国会大选。

格雷塔·通贝里的诉求十分明确,依照《巴黎协定》,要求瑞典政府将减少碳排放作为其自愿承担的责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为未来而战”的罢课游行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从格雷塔·通贝里的个人行动到迅速有更多学生的加入,如同涟漪效应一样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直至全球。2018年12月,全球270个城市的超过20000人参与了行动,至2019年4月,累计参与人数已达到160万人。截至目前,“为未来而战”的行动累计已在全球至少214个国家展开。(格雷塔·通贝减少碳排放运动的真实案例)

在格雷塔·通贝里行动的启发下,2019年2月,来自60多个地区组织的科学研究人员自发签署“科学为未来”(Scientists for Future)的倡议,130多位从事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议题研究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咨询委员会,这其中包括来自IPCC和IPBES的人员。截至2019年3月15日,全球超过23000位科学家已经签署倡议。“科学为未来”同时为“为未来而战”行动提供相关的科学支持。

2019年3月,格雷塔·通贝里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同年入选《时代》周刊杂志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人,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格雷塔·通贝里的行动将青年一代推上世界舞台中心,引起政府、企业、科学家的关注与讨论。

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途径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中国青年环保运动最早开始于1991年,第一个大学生环保社团——**_*正式成立。在此之后,青年环保社团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一支环保社团。另一青年环保运动中的历史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绿色营的创办。绿色营由国家环境使者、著名环保作家、改革开放30年环保贡献人物唐某某先生及其夫人马霞创立。绿色营在培养最早一批青年环保领袖的同时,也推动了一批青年环保组织的出现。青年环保运动从校园内萌芽,延伸到校园外,甚至走向国际,使得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聚焦气候变化的青年行动相较于国内的青年环保运动出现较晚,并且青年气候行动在中国本土的扩展与国际气候形势紧密相连。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国内媒体开始了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大量报道,开设气候变化专题,引导国内公众广泛且深入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低碳”一词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下逐渐开始在公众生活中流行。中国本土的青年气候行动也不例外,与国际青年气候行动呈现同步的发展趋势。2009年是中国青年气候行动发展的里程碑年份。当年由民间组织(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带领的38名中国青年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青年代表团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这是中国青年在国际“气候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中国青年关注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里程碑。《每日经济新闻》曾这样评价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现场的青年群体:“世界各地的媒体开始采访在现场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向团员们了解情况。可能是头一次听到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以及中国青年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一位纽约来的记者显得很是惊奇,同时也很赞赏或许,中国青年代表团参会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

中国青年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青年代表何钢与来自50多个国家的80多名青年代表共同参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1,并发表《我们的气候,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未来——2005年蒙特利尔国际青年宣言》;此后,时任绿色和平新能源一代项目志愿者部门协调人、北京大学的苏杭,于2006年作为中国唯一的青年代表出席COP12;2007年,2名内地青年参与在巴厘岛举办的COP13;2008年,中国青年李立参与在波兰举办的COP14。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青年代表团,中国青年显得形单影只,但这些为2009年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行埋下了种子。这个由个人行为到集体行动的过程用了整整五年时间,而这背后是中国青年先锋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所付出的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中国有累计超过200位青年代表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均由中国民间青年组织带领参与。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活跃对于促进气候行动在中国本土的迅速蔓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1政府在气候变化青年行动中的指导作用

政府引导下的青年气候行动大多呈现规模化的联动效应,能够联合地方各级机构覆盖各地青年。2009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教育部等八个部委发起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该项目由原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承办,通过调动青年志愿者保护环境的热目,鼓励青年积极投入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发挥青年人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从而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

此后,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多次参与气候大会,成为中国青年对外发声的重要代表。2011年,来自多所学校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组成代表团参加在德班举办的气候大会,开展行动展览、“GreenPC绿电脑节能专家”等活动,并通过独幕剧的形式演绎《同舟共济新解》,呼吁全世界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气候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千余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联动百万公众同步开展活动,用行动支持德班气候大会。

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搭建了中国青年从本土行动到国际参与的桥梁,在发起后的几年间通过一带多的培养模式,联合全国各地的地方宣教机构培育青年力量,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深入各地青年的心中。

2民间组织在青年气候行动中的推动作用(大学社团、青年环境论坛)

民间组织在推动青年参与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呈现国际组织先行、本土组织后起发力的形态。绿色和平在2001年发起新能源一代(Solar Generation)国际青年气候项目,于2004年在北京、香港、广州等地开展,成为民间最早针对中国环境领域优秀青年人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通过气候变化知识学习、培训、行动及国际交流为更广泛的青年气候行动奠定基础。2008年,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发起气候拓新者(EDF Climate Corps)项目,以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学生企业带薪实习项目。时至今日,气候拓新者项目依然在开展,在中国和美国有超过1000名学员已经成功地帮助500多家企业和组织挖掘了价值总计超过16亿美元的潜在节能减排机会。

2006年,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大环境的发展和中国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深入,国内高校出现了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团,如**_*。同年,以2006年12月2日在清华大学环境系馆举办的以“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青年行动“为代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沙龙开始在青年群体内展开,由此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2007年4月,“全球青年社区-中国”(Taking It Global-China)在中国10***展开关于气候变化的问卷调查,在认为谁更应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选择年轻人的仅占2.38%;在关于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问题方面,41.78%的青年表示非常愿意参与行动但却不知怎么做。

中国本土青年气候行动的逐渐兴起与2007年在*_**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70多名国内外环保青年围绕着“气候变化与青年的环境责任”开展了激烈讨论,最终让对气候议题的思考落实到行动上,推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关注气候变化的青年NGO组织——(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以下简称CYCAN)。在此后的十余年间,CYCAN发起并落地展开超过30余个项目,有超过500所高校参与其中,直接参与学生人数超过十万,间接影响人数超过百万。CYCAN作为中国民间气候组织的代表引导着中国本土的青年气候行动,同时链接国内和国际,为中国青年搭建行动平台。

3学术机构在青年气候行动中的引领作用凸显——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为例

在推动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过程中,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机构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大学作为连接青年与社会的桥梁,可以在学术研究、学生活动、人才培养、绿色校园、公众参与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清华大学在2019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倡议发起,并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以下简称“大学联盟”),联合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南非、印度、巴西、日本、澳大利亚9个国家的13所世界一流大学,在联合研究、联合培养、学生集体活动等领域展开工作,展现大学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第一个由中国大学牵头成立的世界大学组织。

大学联盟的成立得益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引导青年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

为促进全球青年学生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未来气候领军人才,大学联盟组织了多个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青年参与国际气候事务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2019年11月,大学联盟举办联盟研究生论坛,为来自6个大洲9个国家55所国内外高校的10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学术交流、共享智慧的平台,涉及领域包括碳与污染物减排、非燃油运输工具发展、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以及气候变化衍生的碳市场、碳定价、绿色气候金融等新议题。2019年12月,大学联盟与本土组织CYCAN合作,组建第一支国际青年代表团,来自联盟成员大学的15名青年学者共同参与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COP25,与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瑞士的政府代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专家,企业代表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青年气候行动的发力点及有效途径。2020年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复了大学联盟学生代表的致信,对大家就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给予的共同关切表示赞赏,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大学联盟学生代表,也为大学联盟未来的持续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推动青年参与气候变化事务这一领域,大学联盟为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机构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一,在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诸多形式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复杂的、跨领域的全球性议题,需要跨学科的、全球合作的解决方案。组建跨地区、跨专业的学术论坛可以为青年学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使得全世界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能够交流知识、碰撞思想,共同助力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突破。其二,青年群体长期以来都是国际气候会议的积极参与者,在气候传播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大学等学术机构组建的青年代表团,专业基础扎实,对气候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通过参与政府、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等全球多元利益相关方的对话与协作,共同推动气候进程的建设性发展。

全球气候治理中青年参与的角色与作用

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年一代是当前与未来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受物质积累与生活经验的限制,青年人对待气候危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安全系数降低、资源匮乏加剧等问题,青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将会更大,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热浪、严重风暴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频繁,青年人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程度也会更高。同时,青年群体也是未来全球气候行动的主要实施者,是未来几十年社会变迁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加强气候行动、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责任。因此,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保障“代际公平”、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内容。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时,除“青年”这一共同身份之外,青年群体还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与专业领域,扮演包括气候研究者、气候活动家、气候传播者等在内的不同角色。青年凭借这一群体所共有的特点,正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中。

1气候研究者

在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诸多形式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仅有短短30年左右。关于气候变化成因与对策的研究,大都发生于近百年内。直到21世纪,大学才开始设立专注于气候变化研究的研究生项目,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未来,青年学者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中流砥柱。更全面的气候知识、更系统的气候教育赋予了青年学者更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优势。意识到正在发生的、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负面影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青年人参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动力来源。

青年学者的气候研究呈现更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来自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学校剑桥大学的涂某某博士从事气候变化、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讨国家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运动所带来的媒体关注与舆论冲击,对公众气候传播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但在政策影响方面,青年气候行动始终面临瓶颈,如何对政策产生真正的影响是国内外青年气候行动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无论是对抗施压的运动形式,还是温和的对话形式,实现真正的政策改变才是最终目的。由于国内外青年所采取的行动策略不同,中国青年需要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担当,确立自身的行动策略,找到适合自身的行动路径。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国际经济形势在发生转变,去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受疫情影响,COP26最终延期一年举办,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某某2020年世界地球日当天发表视频演讲,呼吁将气候变化放在疫情后复苏的中心位置,重视气候变化这类更深层次的危机,世界各国应携手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鉴于上述对青年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和贡献分析,在疫情后的复苏时期,全球青年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即呼吁国际社会继续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追性,积极采取气候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危机,选择一个更负责任的未来。(作者:郑某某 付亚男 张某某 王彬彬)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