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经验材料】XX村村级综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4910》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XX村村级综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XXX镇XXX村辖一个自然屯,四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4名。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而带动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其根本举措在于通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培养出一代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农民。为此,我们从规化民行、教化民风、美化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使村级综治工作迈出了踏实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法为镜,规化民行
众所周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慢,取决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法律法规意识、自身素质等的高低。然而,不少群众受教育机会少、文化水平低,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意识淡漠。正是由于这些人不学法、不懂法,即使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也不以为然;一些人无理取闹,触犯法律被绳之以法时,才知道自己犯了法……这极大的阻碍了我们很多工作的有序开展,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我们村两委班子采取利用经常性广播的形式,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农村土地承包、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知识储备;我还经常要求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相对集中的地方,去宣讲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规范村民的一言一行,并把综合治理做为村规民约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另外,结合日常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我们讲法律、说道理、摆事实、明是非、谈利害,真正把问题或矛盾化解在村内,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及群众群体性恶性越级上访事件,确保了村内的安定、和谐,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自2005年初至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完成村内8.2公里油路铺设工作,我们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杨某某为组长的专门清理街道的工作队,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诸如:因油路铺设必须占用农户部分院墙、院落等而引发的矛盾纠纷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同工作队的人员一起,做了大量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因为铺设油路是一项惠民工程,利于百姓的出行,为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如果因为占用一点地方而影响工程的实施,是不值得的”;通过努力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在,土地纠纷以及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是摆在我们农村基层面前的头等大事,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引发家庭内部矛盾,带来极大的不和谐因素,因此,我们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了干部说服教育与群众帮扶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在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同时,规范了群众的一言一行,文明化程度逐渐提高。
二、以德为鉴,教化民风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想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才能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典范,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风气环境。几年来,我们带领乡亲们走致富道路的同时,更重视坚持以德为鉴,转变部分群众的小农意识、拜金主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淡漠的法制意识,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为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风尚和保持良好的民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根据我们村生活的现实和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着力开展以“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和“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学在农家”为主体的活动,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夫妻互夸、母子互夸”为主体的“双夸双比”活动,引导村民实践互相理解、相互包容的美德;以“建设和谐家园,提倡文明礼仪”为主题,在农民中开展了“礼仪美德”教育系列活动,从礼仪、礼貌、礼节抓起,全面启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全村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村被市政府评为百强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我们要这次会议为有力契机,继续努力,引领村民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继续迈进,不断深化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经验材料】XX村村级综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_4910》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