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关于提高我区春节节日氛围的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于提高我区春节节日氛围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
春节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是华夏民族延续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中国人心中春节即为过年,过年就意味着假期的到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能趁此闲暇时机与亲朋好友团聚、吃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再去感受一把浓浓的年味,但是近年来时常听到老百姓说“春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热闹了”、“今年又是一个沉闷的春节”等等。在我的感受中,我区春节期间整个区城除了孤寂的灯光,确实缺少些许年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提高我区春节期间节日氛围,是一个诚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人民群众对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二、我区年味不足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沿街装饰物种类偏少,缺乏喜庆祥和的氛围。虽然我区部分主干道上有一定的装饰物,但是整条街千篇一律的中国结让人感觉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整体氛围特色不鲜明。我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装饰物体现的大禹文化、良渚文化等气息不够浓烈,缺少标志性景观项目集中展示区。如今手机的普及率使得年轻老少都喜欢“打卡”,在春节这样隆重的传统佳节里,我区却缺少人气满满的打卡景观。
2.主题活动类型少,居民缺乏参与感。传统文化活动减少同时也减少了居民群众的期待感,渐渐给人一种“春节也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年味儿并且年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但即便这样,农村的年味儿也日益消退。农村要留住年味,而必然要在保护和传承春节民俗上下工夫,如:大力加强对传统年节民俗文化观念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使年节民俗传统中的秧歌、花会、花灯、剪纸、面花、说唱、竞技等技艺得以充分的保存。发动居民小区参与到传承与保护春节的习俗中。小区要积极利用春节符号——对联、福字、年画、花灯等来装饰小区,并积极开展和春节习俗相关的活动,如:小区物业组织写春联比赛、猜灯谜比赛等。将年节活动由家庭转移到小区团体,以小区为单位增强民众的春节体验感。
3.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节日氛围。首先,提倡禁改限,提高烟花爆竹经营商准入机制。相关部门、乡镇可以结合当地风俗选择在规定时间或规定地点由政府组织或允许百姓燃放烟花爆竹,以增加过年气氛。其次,通过宣传使民众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建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对于春节期间的许多禁忌和习俗,虽然有些没有必要再严格遵从,但对于一些传统的春节文化习惯,我们还是有必要去遵守的。比如亲自写春联、贴春联,去邻居和亲戚家拜个年。此外,将春节文化引进课堂,从娃娃抓起,提升认同感。学校是实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以春节文化为载体,践行与传承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应将春节文化引进课堂,全面系统的传授春节的相关符号与习俗的来源、演变、意义与内涵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关于提高我区春节节日氛围的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