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级-语文-学历案-14文言文二则

本文由用户“zhlxd4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07 08:27: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2)6年级-语文-学历案-14文言文二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名称

 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

第5单元 14文言文二则

课时

共2课时

授课

时间

2022年 4 月 3日第 2节









第2课时

设计人

王某某



课标要求

1.体会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感受汉字文化。

2.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通过停顿、语调等,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并做到熟读成诵。

3.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课文内容。

4. 借助课外资料,进一步感受优秀诗文的文化魅力,并尝试在口语交际或习作练习中运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援、俱、辩等一类字。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评价任务

明确本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检测目标1)

会写“援”等4 个一类字(检测目标2)

正确朗读本课文并会背诵14课文言文二则。(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

2.懂得 《学弈》中蕴含的道理,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PPT、自主研习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另一人:三心二意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1.我能试着背诵课文。

2.思考: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中学习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导入新课

1、检查《伯牙绝弦》的背诵。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古文,题目叫《学弈》,什么叫“学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棵古树下看学围棋。

二、统观全文,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一:

1.检查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研讨展示点拨才华

1.弈秋这两个学生怎么学下围棋?

2.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

3.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这样的经历。)品读感悟、体会情感(指向目标1,2)

学习任务二: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指向目标1)

1.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

学习任务三:为什么文中学弈的两个人智力相当,成绩却迥然不同?

小组讨论

从这篇故事中,通过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强化巩固,拓展延伸

1.试着翻译文中句子

2.合作探究: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一孔子, 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某某》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教师板书课题一《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师: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师: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3.名家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

品读感悟,解析课文

学习任务一:(指向目标1.2)

1.学习第一小节, 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 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1)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学习任务二:(指向目标1.2)

4. 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3) 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盂”和“盖”的图片,并指导“盂”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 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1)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 孔某某,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 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2)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3)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学习任务三(指向任务2.3)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五、交流学法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课后学习:

1.背诵并默写小短文

2. 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当堂检测



我学会了吗?(检测目标1,2)

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孰为汝多智乎

二、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相传是时期所撰。

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远近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角度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3、《两小儿辩日》告诉人们道理。

三、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其智弗若与?



作业内容



课后学习:

1.背诵并默写《两小儿辩日》

2.小组间交流自己因为三心二意而犯的错误。



学后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6年级-语文-学历案-14文言文二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