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文由用户“liyaowad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6-11 19:54:46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 录

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第一章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1

一、勘察任务与目的 1

二、勘察技术要求 1

第二章 拟建工程概况 1

一、场地地理位置 1

二、工程概况 1

第三章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

一、依据规范、标准 1

二、勘察方案 1

三、勘察方法 2

四、完成勘察工作量及日期 2

第四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一、 气象、河流 3

二、区域地质构造 3

三、场地地形、地貌 4

四、场地地层概述 4

五、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 4

第五章 场地地下水条件 5

一、地下水埋藏条件 5

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5

三、地下水对该工程的作用及影响 6

第六章 岩土参数的分析选用 6

一、岩土参数的分析、选用 6

二、场地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6

第七章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

一、建筑地段类别 6

二、抗震设计参数 7

三、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7

四、场地土液化判别 7

第八章 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7

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7

二、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7

三、场地土冻胀性评价 7

四、天然地基评价 8

第九章 桩基工程评价 9

一、桩基适宜性评价 9

二、桩基类型的选择 9

三、桩基设计参数的确定 9

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估算 9

五、桩基沉降计算参数 10

六、桩基施工与检测 10

七、桩的施工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10

第十章 基坑工程评价 11

一、基坑稳定性分析 11

二、基坑工程设计主要参数 11

三、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判定 11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建议 12

附图: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共1页

工程地质剖面图 共9页

钻孔柱状图 共29页

附表: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共3页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共2页

单桥静探统计表 共16页

液化判别表 共1页

波速试验成果报告 共5页

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 共4页

直接剪切试验成果表 共2页

三轴剪切试验成果表 共2页

高压固结试验e-p/elogp曲线 共1页

地层统计表 共2页

水质分析报告单 共1页

勘探点一览表 共3页

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一、勘察任务与目的

我院受黑龙江交通职业***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项目进行了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目的是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项工作,查明拟建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情况,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拟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为设计者提供真实、准确、合理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二、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结合工程特征以及场地岩土条件,主要解决如下岩土工程问题:

1、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场地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

3、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地基土承载力。

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场地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适宜的基础类型和选择基础持力层。

6、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提出桩长、桩径方案以及施工方法的建议。

7、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8、提供基坑开挖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有关参数,对基坑围护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9、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场地土的类型,建筑场地类别。

10、对场地进行冻胀性评价。

第二章 拟建工程概况

一、场地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哈尔滨松北***路88号,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拟建场区地理位置较优越。

二、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为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4577.71平方米,1栋1-6层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实训楼;1栋6层高速铁路运输实训楼(含地下一层)。主体拟采用框架、框剪结构,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及天然地基浅基础。

第三章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一、依据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依据下列规范、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72-201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87-2012)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10、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T902-2019)

1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DB23/2237-201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

13、《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

二、勘察方案

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72-2017)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标准,确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该场地地形中等复杂,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土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该项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构)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构)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0.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级标准,确定该项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3、勘探点布置及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1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详细勘察以及4.9桩基工程的要求,以建(构)筑物边角点布设勘探点,勘探点的间距控制在30m以内,勘探孔某某的确定原则为: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达到预计桩长下5米,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满足下卧层验算深度以及地基压缩变形计算深度。

根据建筑场地地层特点及性质,有针对性地采用了钻探取样、室内试验以及多种原位测试手段方法进行勘察,以获取场地准确的岩土设计参数。

本场地共布设勘探孔29个,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实训楼预计钻孔某某20.00~25.00米,高速铁路运输实训楼预计钻孔某某25.00~30.00米,根据场地实际条件进行增减,勘探孔布置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参数见勘探点一栏表(表3.2.1)。

三、勘察方法

1、钻探和取样

钻探设备使用XY~200型钻机和SH30~2型钻机配合使用。XY~200型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方法;SH30~2型钻机采用冲击跟管钻进方法。钻探执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黏性土试样使用薄壁真空取土器,采用锤击法取样,土试样质量等级为I~II级;扰动砂类土采用四分法取样,取样竖向间距2米,对厚度大于0.5米的夹层加取土样;基岩试样使用XY~200型钻机采用岩芯管采取岩芯,取样竖向间距1~2米。取样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为确定黏性土、砂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布设标准贯入试验,重点确定下部砂类土的密度及承载力,试验竖向间距2~3米。操作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5标准贯入试验要求。

(2)波速试验:采用单孔检层法,试验设备包括振源、井下检波器、触发器、记录仪。采用地面激振,用铁锤敲击在上部压有重物的木板,木板上安装SJ~5触发器,井下检波器采用三分量检波器接受地震波,记录仪器采用SWS型检测仪。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0~2.0m,自下而上测试,且按规范要求进行部分复测,以确定不同深度土层的压缩波和剪切波速。

(3)静力触探试验:为进行力学分层,估算土的密实度、强度、压缩性、地基承载力,采用静力触探方法,重点对黏性土及砂类土中泥夹层进行力学分层。设备为LTC5081TCT20A型微机静力触探车,使用单桥探头,LMC-D310型静探微机数据采集仪处理,操作符合《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3、室内试验

(1)土的物理性质试验:黏性土试验项目有液限、塑限、比重、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砂类土做颗粒分析。

(2)土的力学试验:黏性土试验项目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砂类土休止角试验。

(3)土的压缩~固结试验: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荷载情况,一般土试样固结试验压力确定为200kPa,深部黏性土及桩端以下黏性土选做高压固结试验,试验压力达3200kPa,测求土的先期固结压力。

上述试验操作及试验仪器均符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的有关规定,其试验结果见表3.3.1。

四、完成勘察工作量及日期

外业勘察工作时间为2021年9月8日~2021年9月11日。于2021年3月19日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3.4.1)

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3.4.1)

勘察工作项目

工作量



钻探

钻孔数量(个)

29





钻探进尺(米)

631



取样

原状土样(件)

37





扰动土样(件)

106





岩样(件)

/





水样(件)

2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次)

63





重型动力触探(米)

/





静力触探(米)

201





波速试验(孔)

2



室内试验

常规试验(件)

37





颗粒分析(件)

106





直接剪切试验(件)

8





三轴剪切试验(件)

8





休止角试验(件)

10





高压固结试验(件)

4





水质简分析(件)

2



五、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场地地块规划图,我院根据建筑边线及角点布孔,勘探孔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引测,引测点位于场地***路二水厂门口处,控制点E94:X=***.036,Y=539701.535,H=117.62。为坐标系统为城市80坐标系。

第四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 气象、河流

1、气象

哈尔滨市位于我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的西南部,东经126o15/-127o30/,北纬45 o20/-46 o 20/。*_**游和滨洲、滨绥等五条铁路干线交汇处,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全年平均气温3.5oC,一月最冷,七、八月最热;历史最高气温41 oC,最低气温-41.4 oC。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结冻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30mm,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季节性冻土发育,每年十月末开始结冻,至翌年三月中旬开始融化,六月初化透,最大冻结深度1.98m。

2、河流

勘察区域影响河流为松花江,松花江是哈尔滨市区内主干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区北部,河道蜿蜒曲折,边滩及江心洲发育。河床宽293.00-100.00m,水深3.80-6.00m。历史最高水位120.89m,二十五年一遇洪水位119.50m,警戒水位为118.10m。年径流量153-755.5亿立方m,最大流量12200m3/s,最大流速为1.99m/秒,最小流速为0.536m/秒,输砂量152-1150万吨,最大冰厚1.25m,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可通行汽车。其支流何某某、马某某、阿什河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南源北流。其中阿什河是主要支流,河道曲折。松花江历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八九月份的降雨集中期,历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降水较少的1-4月份。

二、区域地质构造

哈尔滨市区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断(拗)陷东南隆起区,区域范围内前第四系基底构造以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为主,构成断块构造的基本格架,这种断块构造进入第四纪以来存在的继承性垂直升降震荡活动,对这一地区的地貌景观以及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质构造分布情况参见哈尔滨市断裂分布图及基岩顶板标高等值线图。

哈尔滨市区地貌特征受松花江水系控制,按成因形态分为剥蚀堆积冲洪积平原(Ⅰ)和侵蚀堆积冲积河谷平原(Ⅱ)。前者分布在哈尔滨南部,被松花江支流切割成不规则“Δ”形,总的特点是地势较高,具缓坡漫岗状起伏,后者为松花江水系冲积而成,总的特点是地势低平,微地貌发育,勘察区域为松花江低漫滩,位于哈尔滨西北部松花江河床南北侧,江北宽,最宽达8公里,江南窄,最窄处不足3公里。地势低洼,沼泽湿地、牛某某、砂丘、砂垅发育,河道迂回曲折,江心洲、边滩遍布。

图4.1 区域地质地貌图

与勘察区及周边有关的断裂有:

1、呼兰河断裂:本断裂与阿什河断裂属同一断裂,即阿什河断裂向西北延伸而成,并切穿前第四系(包括白垩系)老地层。

2、松花江北断裂(F10):位于哈尔滨市区北端,自阿什河与松花江汇合处沿NE70o展布在松花江北岸。断裂长45公里,由于松花江河道变迁及各种微地貌发育过程,反映其具有一定活动性。

上述诸断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新构造运动受这些基底构造控制,晚更新世以来一直处于以上升为主的震荡性升降运动,目前这种升降运动除阿什河断裂和运粮河断裂北端反映比较强烈外,其余部分比较微弱或逐渐趋于平缓且均为深部隐伏断裂。这就是说,哈尔滨市区内及其附近,活动断裂少,而且活动断裂运动结果表现为断块整体升降为主。哈尔滨市区除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处是活动构造复合部位,稳定性比较差外,其余区域稳定性好,处于相对稳定的断块上。

三、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受人为挖填影响,局部坑坑洼洼,地面绝对标高在117.79~118.71m之间。该场地地貌单元属松花江低漫滩地段,其成因类型为第四纪冲积、淤积地层作用下形成的黏性土和砂类土,底部为白垩系泥岩砂岩互层。

四、场地地层概述

该建筑场地勘察深度内所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地层。表层为杂填土,厚度在0.40~2.20m不等;其下局部揭露有新近沉积层、可塑状态的粉质黏土层(局部)、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层(局部),层内夹薄层的粉细砂;低漫滩场地多为砂类土,局部夹薄层的软、可塑状态的粉质黏土层。整个场地地基土水平方向上分布均匀,性质稳定,局部层位起伏较大,垂直方向地基土的性质变化较小。

五、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项工作的结果,对所揭露的地层按照岩土成因,结构,工程特性综合划分地层,共划分主要地层10层,亚层10层,现对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描述如下:

杂填土:Q4ml,杂色,结构松散,以粘土为主,含建筑垃圾及植物根系,层底埋深在0.40~2.20m,层厚0.40~2.20m。

(2)粉质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含铁锰氧化物,中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夹薄层粉细砂,局部揭露,层底埋深在1.70~4.00m,层厚0.40~3.00m。

(3)粉细砂:Q4al,灰色,松散,潮湿~饱和,颗粒级配较差,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磨圆度较好,黏粒含量较大,夹薄层粉质黏土粉土(厚度10.0~40.0cm),层位连续,层底埋深在4.00~11.50m,层厚0.50~9.80m。

(3~1)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灰色~灰褐色,流塑,土质不均匀,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有机质,高压缩性,干强度低,韧性低,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夹薄层粉细砂,或互层,层位连续,层底埋深在4.10~10.80m,层厚0.70~4.20m。

(3~2)粉质黏土:Q4al,灰色,软塑,土质较均匀,含铁锰氧化物,中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夹薄层粉细砂,局部为互层,局部揭露,层底埋深在2.20~11.80m,层厚0.80~7.70m。

(4)粉细砂:Q4al,灰色,稍密,饱和,颗粒级配较差,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磨圆度较好,黏粒含量较大,夹薄层粉质黏土粉土(厚度10.0~40.0cm),层位连续,层底埋深在12.00~16.60m,层厚1.20~7.70m。

(4~1)粉质黏土:Q4al,灰色,软塑,土质较均匀,含铁锰氧化物,中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夹薄层粉细砂,局部为互层,局部揭露,层底埋深在15.00m,层厚0.50m。

(5)中砂:Q4al,灰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位连续,层底埋深在19.50~23.50m,层厚3.50~8.30m。

(6)细砂:Q4al,灰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揭露,层内夹薄层黏性土,本次勘察未完全揭露该层,层顶埋深20.00~28.80m。

(6~1)粉质黏土:Q4al,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匀,中~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夹薄层粉细砂,或互层,局部揭露,层底埋深在20.00~28.80m,层厚0.30~1.00m。

(6~2)中砂:Q4al,灰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一般,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位连续,本次勘察未完全揭露该层,层顶埋深20.20~22.30m。

各土层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统计表(表4.4.1)。

第五章 场地地下水条件

一、地下水埋藏条件

按照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状态分类,勘察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较稳定,地下水赋存于黏性土下部的砂土中。

场区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个。

2、桩基础施工前,尤其是以中砂为持力层的预制桩,应进行试桩,以确定成桩成孔的可行性。采用钻孔预制复合桩时,其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应选择低值,并应考虑套筒对地基土的扰动影响。

3、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应按有关的规范、规程进行,除静载荷试验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进行动测法对成桩进行质量检测。建议在建(构)筑物施工时设置沉降观测点,对建(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

4、根据拟建建筑特点,地下构筑物及配套公共设施若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受场地上部土层土质较差的影响,设计应根据需要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或进行地基处理。

5、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应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建议采用钢板桩或条件允许时放坡喷锚等支护形式,以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

6、该场地上层滞水水位较高,基坑开挖前,应进一步确定地下水埋深情况,若水量较大可考虑采用降水措施,若水量不大可考虑采用集水排水措施。

7、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进行基础施工前,应及时通知我院验槽,待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8、本次勘察期间,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个别钻探孔的实际位置与设计钻孔位置有所偏离,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速铁路实训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采购服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