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读书笔记

本文由用户“langtou521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1-22 09:37:0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建筑读书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明星建筑师是什么?

明星建筑师是指少数建筑师在媒体、大众文化、各种权势集团三方面的推动下,拥有类似演艺明星的国际效应。战后年代,美国媒体,理论界比较推崇的是弗兰克.赖特.

地标性建筑是什么?

地标性建筑物一般被视为具有几个共同性特征,一个是明显缺乏和周边建筑、和城市文脉的相关性,相连性。第二个特点是具有炫耀、夸张、虚张声势的表面形态。

现代建筑是什么?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特别是脱离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以来的整个发展阶段。从时间上来说,大致覆盖从19世纪中叶到目前的整个发展阶段。

现代主义建筑是什么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是指20世纪初期在德国、苏联、荷兰等国家由一小批具有民主思想、左倾趋向的知识分子精英,探索和奠立的建筑思维方式和建筑方式。形式上简单明确,采用新的建筑材料,鄙弃装饰性细节,强调功能性、理性。

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Victorian Style)是欧洲和美国在十九世纪曾一度盛行的风格,这个名词的来由是因为在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统治的70多年里,英国国力大幅度提升,号称“日不落帝国”,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故这个时期盛行的建筑艺术风格也就被称为维多利亚风格。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师们对传统欧洲风格非常喜欢,“ 哥特复兴”运动(the Gothic Revival) 中最著名的便是上次提到的英国国会大厦,英国议会大厦,英国皇家法院大楼(Royal courts of justice)和圣潘克拉斯火车站(St. Pancras Station)。 19世纪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在观念或许还是受到贵族思想的遗传,这种也许谈不上风格只能说是潮流的东西反映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喜欢用繁琐奢华的装饰来炫耀自己的财富的欲望,所以这种极尽奢华的潮流不仅蔓延到了建筑上面,家居设计,环境艺术和产品设计都有体现。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而建筑理论显得薄弱且落后,这种繁琐复古的风格迅速风靡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尖锐的矛盾,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愿望愈加剧烈,同时维多利业风格也加剧了许多设计师们希望摆脱这种繁项风格的想法。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多利亚风格不仅在英国泛滥成灾,在欧洲其他地方也相当流行,到了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先进设计家们对此已经忍无可忍了,代表人物便是比利时的设计大师亨利.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 1863-1957)尖锐地指出建筑形式与功能在设计上的关系,反对泛滥的装饰,这场新艺术运动其实和工艺美术运动其实是相近的,新艺术是一个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多用此叫法,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则称为“分离派”,北欧大多称为“工艺美术运动”,若要严格区分大概有以下几点:新艺术运动主张抛弃所有传统艺术风格,而工艺美术运动则提倡哥特式风格,主张回到中世纪;新艺术运动更接近工业时代精神,工艺美术则不然;工艺美术运动更强调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即艺术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而新艺术运动实质上是为艺术而艺术的。

格拉斯哥四人派

“格拉斯哥四人派”在新艺术运动的末期,苏格兰出现了“格拉斯哥四人派”(Glasgow Four),他们的风格是简单地立体风格,纵横结合的立方体组合,逐渐摆脱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繁琐的装饰风格,走向了简明利索的现代设计方向,其中代表人物的代表作便是建筑家查尔斯●麦金托什(Cherlas Rennie Mackintosh)的格拉斯人学美术学院格(The Clasgow School of Art,简称CSA)

带状城市

“Linear City” 是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某某(Arturo Soria Y Mata) 1882年提出的城市沿一条高速度、高运量轴线向前发展的设想,这条马路作为城市的脊锥,一个离我们很近的例子便是甘肃兰州,也可以变成轻轨或者高速马路,水电供应,废水排放等工程干线都可以在这个下面集中,而两侧则建有各类公共建筑和住宅,在欧洲,甚至可以把各个城市连接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著名的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不包含乌托邦的影子,那么这个城市根本不值一看。”这***,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概念,并不是一个不具任何社会意义的形而上模型。乌托邦(utopia) 由u (eu) 与希腊语的topo (place) 组成,意即乌有之地(utopia) 或可理解为完美之地(eutopia),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构成了乌托邦的内在悖论。罗伯特.欧文(Robert 0wen 1771- 1858)这个有钱的主甚至在美国哈默尼(Harmony)建立了一个12万公顷的“新协和村”,可是这场实验在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下面很快便失败了。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家查尔斯.傅某某(Frangois Marie Charles Fourier,1772-1837) 也曾做过类似实验,但最终仍然是失败。美国人约翰.诺耶斯(John Humphrey Noyes1811~1886 ,他除了奉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实行了“混合婚姻制度”(Compl exmarriage),在这里居住的夫妇都互相拥有,取消了一夫一妻制度,他认为美国其他的傅某某公社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消灭私有制最核心的内容——家庭, 他认为孩子幼时让母亲照顾,稍微大一点便进入托儿所和幼儿园,真是奇葩。这个公社很快就破产了。

以上为《建筑读书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