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主题说明

本文由用户“mylifemylove2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0-23 09:41: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雷雨》主题说明》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主要内容

《雷雨》是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这个单元是戏剧单元,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但通过对第4课《窦某某》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部分戏剧常识,培养了一定的戏剧意识,本文又是戏剧中的另一表现形式——话剧,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贴近生活,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上难度不大。但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多,他们对戏剧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上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来说又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的影响大。再者,本文反映的时代背景离现实又比较遥远,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情感和恩怨纠葛,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本文的文体特点,有层次的朗读、欣赏、品鉴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二、教学主题

《雷雨》

三、教学对象

高一下学期学生9班10班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雷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些激烈的尖锐的性格特征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摩擦,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的进展,同时在锐化这些性格上的矛盾,或是升华,就促成了戏剧冲突,恰如其分的表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够得到发展,充分施展其个性,使本来凝固的语言得以激活、升华,更深入的探究二人的人物性格。

六、教学环境

1、活动探究:本文是戏剧名片,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电影片段,变抽象的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还可以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会。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集体讨论: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3、训练巩固: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在学案设置上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设计了6道基础训练题,又设置了一道文本阅读训练,课下的巩固练习必不可少,根据同步训练难易程度划分类型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4、教学器具: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利用影视资料、图片、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掌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雷雨》主题说明》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

热门关注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