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强化言语表达,。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们在读、演中喜欢读绘本,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用具
图画书、ppt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表演式
课型
导读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1、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谁找到了,来说说。
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2、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
(二)品味“给予”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2、那么强壮的大树,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变成了一截树桩,多可怜呀,可大树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小男孩这时候也老了,不能吃苹果,不能荡秋千,不能爬树玩,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大树用他仅有的矮矮的身躯尽量的挺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的大树,依旧很快乐。为什么,
4、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6、现在,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能主动发言、回答正确
合作学习度
在任务实施中,有合作意识,主动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
方向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绘本内容兴趣浓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培养幼儿开动脑筋,互相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
领悟故事内涵,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