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王阳明简介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王阳明:人生须立志,立志当高远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1472年—1529年)出生于诗书世家,祖父王伦以教书为生,父亲王华是成化辛丑科状元。身为状元之子,王阳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与时人不同的是,他读书学习却不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王阳明11岁在京师读书,曾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私塾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并不认同,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读书学圣贤”如何才能实现?王阳明给出的方法是:先立志。在写给弟弟王守文的《示弟立志说》中,王阳明提出:“夫学,莫先于立志。”“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通观王阳明的著作,君子之学,又叫圣学、圣人之学、圣贤之学或正学,就是学为圣人或君子的学问。王阳明认为,常人只要明白自己本有良知,通过读书学习致得自己的良知,并按良知行事,就是圣人或君子。
在王阳明看来,掌握了圣人之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为,只要悟到了良知,读书与科举并不相妨,读书时心也不会为科考所累,“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
王阳明本人是直到第三次参加会试,才以会试第二名、殿试第十名登第。尽管如此,王阳明从不以科举考试来要求他的晚辈,而是要他们立志学圣贤。在《寄正宪男手墨二卷》中,他这样告诉养子王某某:“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立志向上便是读书学圣贤。又怕他的子侄们学圣贤立志不坚,他在家信《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中要求他们把其写给弟弟王守文的《示弟立志说》抄录下来:“吾尝有《立志说》与尔十叔,尔辈可从钞录一通,置之几间,时一省览,亦足以发。”
王阳明年少便立下“读书学圣贤”的志向,并把它当作一生的追求,既成就了他心学大家的地位,也为后世树立了读书学习的榜样。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王阳明的做法或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王阳明简介资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