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选择题

本文由用户“CCC雅雯”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8-06 01:03:14 举报文档

以下为《马克思主义选择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 )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A. 法律 B.经济 C.家庭 D.劳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 )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社会意

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人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基本制度 B.生活道德 C.社会公德 D.整体信仰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幸福 B.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C.为人民服务 D.合理的利己主义

4.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 )。

A.是天赋的 B.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C.是神赋予的 D.是法律规定,不受经济和阶级的制约

5.法治思维是以( )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处理

问题的思维方式。

A.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B.以人为本和权力制约

C.法律至上和公平正义 D.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

6.尊重他人权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 )

A.法律依据 B.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

C.法律义务 D.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7.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仁爱”原则的是( )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D.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物质帮助权的权利主体是(  )。

A.特定公民 B.全体公民

C.边缘人 D.弱势群体

9.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 )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A.社会理想 B.公民素质

C.历史文化 D.民俗

10.下面属于极端个人主义的是( )。

A.个人主义 B.英雄主义

C.精致的利己主义 D.功利主义

11.资本主义法律是( )的体现。

A. 资产阶级共同意志 B. 公民共同意志

C. 议会共同意志 D. 执政党共同意志

12.“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人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抹黑英雄,诋毁革命领袖,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严重的( )。

A.民族虚无主义 B.历史虚无主义

C.信仰危机 D.复古主义

13.道德是以( )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A. 良知 B. 人性底线

C. 善恶 D. 终极价值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 )、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涵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所有内容。

A. 自由权 B. 财产权

C. 人格权 D. 生命权

15.坚持( )的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A. 共产党的领导 B.法律

C. 人民 D.全体公民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 )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A.非法人组织 B.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合伙人 D. 民事主体

17.权利公平包括: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 )。

A.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B.机会平等

C.规则平等 D.合法持有平等

18.我国宪法是( )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A. 政府 B.党的主张

C.人民的名义 D.民族意志

19.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的总和。”

A.社会关系 B.道德关系

C.阶级关系 D.文化关系

20. 信念的特征( )。

A.执着性 B.理性

C.一贯性 D.情感性

21. (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A. 民族英雄 B. 人民群众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革命道德

22. 下面哪位哲学家思想属于先天人性论( )。

A.孟子 B.马克思

C.墨子 D.黑格尔

23. 道德是以( )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A. 良知 B. 人性底线

C. 善恶 D. 终极价值

24. 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和( )的产生而产生,也随之消亡而消亡。

A. 剥削制度 B. 党派

C. 政府 D. 国家

25. 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可以是最广义的( )。

A. 集体无意识 B.法律

C. 国家精神 D.宗教

26. 马克思认为,( )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A.劳动 B.同情心

C.良知 D.内心信念

27. 胡适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 )。

A.生活方式 B.审美境界

C.人生品味 D.道德修养

28.实体法包括( )、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A.引渡法 B.宪法

C.仲裁法 D.人民调解法

29.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的总和。”

A.道德关系 B.法律关系 C.社会关系 D.思想关系

30.人生目的是对(____)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为了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C.人应当如何活着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31.关于理想信念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 B.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

C.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 D.理想是信念实现的保障

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价值基础和制度保障

B.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C.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

D.新时代是我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包含(____)。

A.人民主权原则 B.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____)。

A.自由 B.和谐 C.平等 D.公正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____)。

A.主体地位 B.基础地位 C.主导地位 D.重要地位

36.在道德的功能体系中,哪个不属于最基本的道德功能(____)。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导向功能 D.调节功能

37.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不是依靠(____)的。

A.国家强制力量来维系 B.传统习惯来维系

C.内心信念来维系 D.社会舆论来维系

38.(____)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既是解决个人之间权利纠纷的有效渠道,也是纠正和遏制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权利的有力机制。

A.法律诉讼 B.司法保障 C.正当程序 D.权力制约

3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上的集中体现。

A.实现途径 B.奋斗目标

C.精神观念 D.道德伦理

40.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中国精神 B.时代精神

C.爱国主义 D.共产主义

41.下列表述,反映中国革命道德内容的是( )。

A.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C.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D.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4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人生目的 ②人生态度

③人生理想 ④人生价值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要求( )。

A.全民守法 B.公正司法

C.完善立法 D.科学立法

44.(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远大理想 B.高深学识 C.社会实践 D.服务人民

45.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6.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不懈追求,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等神话深刻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当中的( )。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

47.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能否在( )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A.生态文明建设 B.创新驱动发展

C.两岸和平统一 D.体制机制改革

48.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这说的是法律的( )。

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教育作用

49.办事公道是(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A.公务员 B.律师和法官 C.所有从业人员 D.城管人员

50.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 )。

A.敞开性 B.放开性 C.透彻性 D.透明性

51.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是( )。

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作用

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作用

C.指引、预测、评价、教育的作用

D.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5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由( )保证实施。

A.政府 B.法院 C.检察院 D.国家强制力

53.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属于(  )。

A.基层民主协商会议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基层政府 D.政府的派出机构

54.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先天存在的良心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B.情感欲望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C.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D.动物本能的延续是道德起源的主体条件

55.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6.下面对集体主义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是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D.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利益

57.不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

A.人民主权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C.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58.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不属于最基本功能的是( )。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导向功能 D.调节功能

5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主要是指( )。

A.全民守法 B.公正司法 C.科学立法 D.严格执法

60.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社会经济权利(  )。

A.劳动权 B.继承权 C.文化教育权 D.住宅安全权

6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

A.爱国 B.和谐 C.公正 D.法治

62.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里强调的是( )。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

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坚定的信念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6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 )。

A.思想基础 B.智力支持 C.价值基础 D.制度保障

6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守法

6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相爱,交相利”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的( )。

A.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重视道德践履,强调道德修养

67.道德主要不是依靠(  )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国家强制力 D.内心信念

68.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 )。

A.思想指引 B.智力支持 C.价值基础 D.制度保障

69.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和精神状态。

A.心理状态 B.心理机制 C.心理倾向 D.心理提示

70.中国精神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为人民服务 D.爱国主义

71.关于理想信念理解错误的是( )。

A.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

B.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C.“志不强者智不达”是指志当存高远

D.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72.“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是指在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品德的过程中需要( )。

A.省察克治 B.慎独自律 C.积善成德 D.知行合一

73.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复合性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D.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也形同虚设

74.实体法律部门不包括( )。

A.引渡法 B.国家赔偿法 C.选举法 D.缔结条约程序法

75.不属于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6.对法律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B.国家强制力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

D.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77.不属于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

A.自由 B.民主 C.公正 D.法治

78.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D.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79.以下对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

B.理想则是信念实现的保障

C.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

D.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80.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 )。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8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兼相爱,交相利”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的基本精神。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82.习近平强调:“道德建设,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大学生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就要自觉( )。

严大德明公德守私德

B.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C.严大德守公德明私德

D.守大德严公德明私德

8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的本质是( )。

A.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46.D 47.B 48.A 49.C 50.D

51.C 52.D 53.B 54.C 55.C 56.D 57.C 58.C 59.D 60.A

61.B 62.D 63.C 64.D 65.A 66.B 67.C 68.D 69.C 70.B

71.D 72.C 73.B 74.A 75.C 76.C 77.B 78.D 79.B 80.D 81.B 82.B 83.C 84.C 85.D 86.A 87.A  88.D 89.C 

二、多选选择题

1.ABD 2.AB 3.ABCD 4.ABC 5.ABCD 6.ABD 7.ACD 8.BCD 9.CD

10.ABCD 11.AC 12.CD 13.AD 14.ABC 15.ABC 16.ACD 17.ABD

18.ABCD 19.ABC 20.ABCD 21.ABD 22.AC 23.ABD 24.ACD 25.ABCD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选择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