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A-学党史讲党课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
重温百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初心使命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切实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今天,我们共同重温百年光辉历程,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从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中国的近代史,充满了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的命运,在风雨中飘摇。其间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一次次求索,一个个“改良”和“变法”,都失败了,中国依旧专制、落后、贫穷。“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却未能逃离王朝循环的老路;“戊戌变法”,只维持百日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然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之后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历经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成立只有28年的政党,就给中国带来了曙光?毛泽东给了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在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胜利基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院出了一本检讨当时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承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能够存在是因为人民赞成、拥护他们,并且全心全意同他们一道战斗”,“普通人民第一次懂得了自己为什么而战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实践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任务,即“一化三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先进工业国的迫切愿望。在全国范围的技术革新运动中,1955年全国职工提出了53万某某发明、技术改革和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有23万某某。工业战线喜报频传。鞍山***的三大重点工程——大型轧钢、无缝钢管、七号炼钢炉等于1953年底举行开工生产典礼,首批竣工投入生产,成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随后,包钢、武钢也先后开始施工建设,开创了中国内地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先河。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投产,揭开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崭新的第一页,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的历史。1956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这种被命名为“56式”(1964年改为歼5飞机)战斗机的试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1956年,中国第一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与此同时,青藏、康某某、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将内地和西藏紧密地联结起来。“一五”计划的建设规模宏大,发展速度空前。五年中,国家计划在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总额是766.4亿元,相当于7亿多两黄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在发展速度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4.7%,其中现代工业年均递增15.3%,是世界上罕见的高速度。从1956年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准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十年间,我国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科学技术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庆油田的建成和“两弹一星”的升空,奠定了大国地位,与世界强国比肩而立,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的失误,比如,“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虽然经历了曲折甚至失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铁人精神和大寨精神至今仍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创造了由贫穷到富裕的中国奇迹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大体呈现出四大突出亮点。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的“南巡”;第二阶段是从邓小平的“南巡”到2001年“入世”;第三阶段是2001年“入世”到“奥运”在中国举办成功;第四阶段是从“奥运”至今。
四个亮点: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加入世贸;中国奥运。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拨乱反正”。所谓“拨乱” 就是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乱,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乱,拨作为统治经济的“计划经济”之乱,拨“公有制一统天下”之乱, 拨“十年文革”之乱;所谓“反正”就是返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返回到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路线上来,返回到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悬崖勒马,纠正已经偏离了的改革航向,挽救深陷危机之中的改革开放。小平同志的“南巡”,是在国内外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的国内,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5年,虽然成绩卓著,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到80年代末,改革出现了“危机”。一方面从表象上看,的确出现了有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和有些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工业承包制导致的“短期行为”“个人负盈公家负亏”,国有资产流失等等,使改革开放的公正性受到多方质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来自当时一些仍掌握实权的左倾势力自上而下的反扑。他们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名,提出“鸟笼经济”,干扰并企图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在此期间,每推出任何一项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新政策,必遭左倾势力的强烈反对,迫使改革者不得不对改革政策进行许多理论包装。所谓“打左灯,向右拐”指的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本来有好多有效的改革措施,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做,只好偷偷摸摸地干事情。例如,私有制不叫私有制,叫非公有制;资本家不叫资本家,叫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展私有经济不叫发展私有经济,叫发展综合国力等等,由此人为地增大了改革成本,降低了改革力度,延缓了改革进程。形势迫使当时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两难选择:是倒退到计划经济年代的老路上去,还是坚定不移地把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推进下去?此时的改革开放停滞不前,奄奄一息!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小平同志肩负着改革的成败和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使命,毅然踏上深化改革的艰难征程。小平的“南巡讲话”,直接起到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作用,从而纠正了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大方向,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改革在新的形势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第三阶段,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入世和出世”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亮点。“出世”是我们大踏步走向世界。入世后,开放式的改革跃居主导地位,国门大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一体化潮流。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文明、文化 ,都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经济总量、外贸与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科学技术、城市化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地的资本潮水般地涌进中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潮水般地涌向全球,中国一时间成为“世界工厂”。由于中国与世界双向交往频繁而扩大,在“世界影响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互动中,重心逐步向中国方面倾斜,中国的声望、形象、地位等以前所未有速度在迅速提高。
第四阶段,“奥运”在中国召开,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亮点,也深深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30年的改革开放,已蓄积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办这样一次国际性的盛会;同时,在世人面前,还展示了我们由改革开放绽放出来的新中国的崭新形象,并表明中国不仅是数千古老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能量的、能承担国际义务的、对世界负责任的现代化的泱泱大国。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奥运”成功的举办,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也大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在“奥运”以后的岁月里,中国的影响力大幅上升,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美、日、德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擘画宏伟蓝图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五是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六是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七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八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九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十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某某。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中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R嗔XXXXX摹⒎芰XXXXX迪种谢褡逦按蟾葱酥泄蔚氖贝俏夜找孀呓澜缥杼ㄖ醒搿⒉欢衔死嘧鞒龈蠊毕椎氖贝P率贝泄厣缁嶂饕迨侵泄膊沉斓既嗣窠形按笊缁岣锩某晒彩侵泄膊沉斓既嗣窠形按笊缁岣锩募绦?/p>
通过重温党史,我们要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重点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全面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关键问题,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入落实好省市委工作要求,推进全X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要牢牢把握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学史明理,围绕“学党史”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学史增信,围绕“悟思想”凝聚奋进力量。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细落实。要坚持学史崇德,围绕“办实事”践行初心使命。区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包保社区(村屯)和党建联系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入脑入心。坚持守正创新,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采取集中学与自学互补,体验学与实践学结合的方式,抓好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要强化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万象新兴、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同时要大力宣传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典型经验和成果成效,积极营造开展学习教育、喜迎建党百年的浓厚舆论氛围。
第四,要在学习党史教育中深化作风建设,推进全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X上下要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深化作风建设,凝聚奋进力量,将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来的信念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民计民生、安全生产等工作。同时,要抓好当前政法教育队伍整顿和备春耕生产及春季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喜迎建党百年!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A-学党史讲党课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