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一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除二氧化碳之外,具有增暖效应的温室气体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本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达峰,碳排放进入下降通道。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
碳中和目标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巴黎会议前夕,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12月12日纪念《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在气候雄心峰会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球视角看,2020年可谓是是“碳中和元年”
碳达峰是具体的近期目标,碳中和是中长期的愿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根本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深度减排、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力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了太阳活动的变化、火山活动,以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地球上的碳循环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碳水化学物并释放出氧气,同时又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人类活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大气中的气溶胶是由大气介质与混合在大气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组成的多相(固、液、气三种相态)体系,是大气唯一的气体成分,也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
大气气溶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黑碳和有机碳,它们来源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所排放的细颗粒物和气态碳化合物。
大气溶胶可以通过改变地球上的辐射平衡来影响地球的气候。
地球系统是由不同的圈层构成,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个复杂的过程。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如果人类对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加以控制的话,未来的地球将会持续变暖,这个变暖的过程将会影响地球的方方面面。
气候变暖会加剧城市的“五岛效应”,即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巴黎协定》于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并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
《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书,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
目前国际上已有126个国家和欧盟以立法、法律提案、政策文件等不同形式提出或承诺提出碳中和目标。
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欧盟提出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生物多样性等七项重点任务。
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家,中国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截至2019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5.3%,均已提前完成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天然气相比煤炭、石油更低碳,但仍是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因此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将能有效减少与之相关的碳排放。
低碳社会旨在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w 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和谐社会。通过垃圾分类管理,能修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还能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实现碳减排,因此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和低碳社会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最好选择零碳排放的步行或自行车。
减少个人碳足迹。青年人应减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碳足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绿色消费;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践行“光盘”理念,减少粮食浪费;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改善饮食结构,多吃素食等,以身作则并用积极行动影响他人,减少碳排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