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党史小故事四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某某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某某严厉批评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二、
周恩来十分重视数字和百分比的准确性,不允许用“估计”“大概”“差不多”的字眼回答问题,更不允许不懂装懂。对计划项目,数字要详细审查,亲自笔算。有一次为了及时核实粮食定量,已经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的周恩来,一进卧室便戴起老花镜聚精会神地计算起来。前去送药的护士见此情景心疼地说:“像这样具体的技术性工作,不好让别的同志帮你做一下吗?”周恩来严肃地说:“你说这是具体的技术性工作,怎么能这么看呢?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亿万人民吃饭的问题。”
三、半条被子
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在汝城县境内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不仅没有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挑水等。心疼这些战士,30多岁的村民徐某某拉了3位女红军住到自己家里。腾出自家那张宽1.2米的木床,垫上稻草,床边架上一条搭脚的长板凳,徐某某带着1岁的儿子加上女红军们,就这样挤到了一张床上。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女红军便拿出她们唯一的一条行军被,和徐某某母子一起横盖着。临走时,怕徐某某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某某坚决不同意。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某某,还留下两句话:“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某某含着泪,送了女红军一程又一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某某一直对3位女红军念念不忘,她时常拿上小板凳,坐在村口的滁水河畔,守望红军归来,一等就是50多年,直到去世。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四、一封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可了不起了,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他正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急急忙忙地走上山来,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爸爸一再叮嘱他,这封信千万不能丢,一定要送到。爸爸让他赶着羊去,要是碰到日本鬼子,就说是放羊的。
海娃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的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趴!趴!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跌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吱呀砰,吱呀砰。”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可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哎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尾巴……鸡毛信……”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打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党史小故事四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