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
5.1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因素,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
民族,是在同一文化传承下形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于自然发展起来的种族,也不同于仅仅依靠政治手段来维系和发展的国族。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身份的标记。【韩愈:“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传·象传》
天文:自然界
人文:人类社会,理解为文化/文明
文化——人类活动本身,工具手段、体制、思想观念
文明——人类活动的结果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表现:
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
内在——人们特定的思想意识活动
逐步形成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共同的语言符号、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思想意识领域的的自觉成分
民族的思想意识表现为自在的意识,自觉的意识
自在的意识——不自觉的反应[民族群体的初级意识,停留在心理抑郁,文化本能的阶段,并无达到精神上的自觉;是民族原始时期形成的心理倾向,行为习惯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得以保存下来]
自觉的意识——[民族意识的高级形态,体现思想意识的自觉性[反思性和能动性],具有反思向度,通过该民族的语言、符号、仪式、范式等方式加以记载与概括、提炼与反思,创新与传承,并以此教化民众成员]
民族成员对其发展的一种现实问题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
/
“民族精神”的界定:
(1)从内涵看:民族精神是直接寓于民族意识之中的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即具有能动性、反思性、创造性、整体性的全民族共有的精神成果,包括共同的心理倾向、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行为习惯等。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
(2)从形成看: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培育与弘扬的自觉过程,即通过民族成员中的精神生产者用主流话语不断提炼和褒扬,以及民族成员高度认同并身体力行而铸就的。
(3)从功能看:民族精神反映本民族的气质、特征和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它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是民族生成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柱和精神动力。
自觉——源于民族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反思作用推动,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培养和弘扬
//
体现;传承性【核心内容一脉相承】,时代性【不同时期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改变】
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化的时代背景
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转化
⑴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现代观念的输入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上》
[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天朝上国思想]
西方民族学理论的输入【用夷变夏的思维定势,以华夏文化教化四周夷的文化】
用外来文化改造中国传统:
近代开始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四洲志》《海国图志》用夷变夏
关键时期:洋务运动 1862京师同文馆 [西方著作翻译: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最负盛名]甲午战争时期,留日学生志士将大量西学带回国,日译西书。现代国家民族观念[国家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族一词输入中国[不一定从日本传入中国]
/
⑵民族概念引入以及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与“民族”意义相近的词有“民”、“族”、“种”、“部”、“类”、“民人”、“种人”、“民群”、“民种”、“部族”、“部人”、“族类”等。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对应的英文词汇有ethnic group和nation,指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2年3月是谁举办了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并提出了”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
A、黄兴
B、杨某某
C、李大钊
D、鲁迅
参考答案:A
2、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
B、胡适
C、梁启超
D、杨某某
参考答案:C
3、杨某某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
A、一体性
B、凝聚性
C、不可分割性
D、以上均有
参考答案:D
4、西周时期,只有中国和四夷之分,它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
参考答案:√
5、”民族聚合体“这一概念是由费孝通在1988年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