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报任某某书 司马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报任某某书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某某?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某某。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a谀衬常从谏诵模心笥谌柘龋改笥诠獭P逃嘀耍匏仁且皇酪玻永丛兑印N粑懒楣胗呵兀鬃邮食拢簧眺币蚓凹嗉阅衬澈模煌硬纬耍衬潮渖鹤怨哦苤》蛞灾胁闹耍掠泄赜诨率簧似鲇诳犊亢酰∪缃癯⑺浞XXXXX耍魏瘟畹毒庵啵鎏煜轮揽≡眨∑屠迪热诵饕担么镩毕拢嗄暌印K宰晕荷现荒苣芍倚牛衅娌卟牧XXXXX越崦髂衬常淮沃植荒苁耙挪广冢邢徒埽匝已ㄖ浚煌庵荒鼙感形椋コ且罢剑姓督浩熘XXXXX幌轮荒芑绽劾停∽鸸俸衤唬晕谧褰挥喂獬琛K恼呶抟凰欤逗先∪荩匏坛ぶXXXXX杉谀衬场O缯撸鸵喑⒉尴麓蠓蛑校阃馔⒛┮椤2灰源耸币伲∷悸牵褚芽餍挝XXXXXィ跂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某某!尚何某某!
且事本末未易某某。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某某,垂饵虎口,横挑强某某,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l趴誣.,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某某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某某,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a,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枻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某某、被{牫苋瑁浯翁廾ⅰ⒂そ鹛苋瑁浯位偌》簟⒍现迨苋瑁钕赂碳樱〈?ldquo;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某某。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牐挠卩髑街小5贝酥保粼蛲非赖兀油搅ピ蛐奶柘ⅰ:握撸炕贾埔病<耙灾潦牵圆蝗枵撸角磕衬常伦愎蠛酰∏椅鞑玻杏?懤铮焕钏梗嘁玻哂谖逍蹋换匆酰跄衬常苄涤谀衬常慌砟衬场⒄拍衬常厦娉乒拢涤肿铮荤钪镏盥溃ㄇ阄宀粲谇胧遥晃耗衬常蠼玻履衬常厝荆患灸衬澄旒仪还喾蚴苋栌谀衬场4巳私陨碇镣鹾罱啵帕诠白镏霖杓樱荒芤鲎圆茫诔景V小9沤褚惶澹苍谄洳蝗枰玻坑纱搜灾虑樱埔玻磺咳酰我病I笠樱巫愎趾酰糠蛉瞬荒茉缱圆蒙猓陨粤瓿伲劣诒辿犞洌擞冢共灰嘣逗酰」湃怂灾厥┬逃诖蠓蛘撸艘病?/p>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某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某某》;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某某,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某某,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某某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某某。谨再拜。
/
/
/
/
完善
文言知识
/
一、通假字1、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2、其次关某某,被{牫苋琛#XXXXX兀?ldquo;贯”,套上。 {牐?ldquo;棰”,杖。)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4、及以至是。(以,通“已”)5、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9、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10、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12、权倾五伯。(伯, 通“霸”。)13、具于五刑。(具,通“俱”。)14、曷足贵乎。(曷,通“何”。)15、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1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二、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2、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3、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5、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6、请略陈某某: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7、衣某某:名词作动词,穿上8、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9、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10、太史公牛马走司马某某: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11、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12、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三、一词多义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词。别的。(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
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6、就(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创未就。 完成。(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
7、望(1)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4)吾尝嵚而望矣。向远处看。(5)以绝秦望。 念头、(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四、古今异义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某某:两次 今义:第二次牛马:古某某: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古某某: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某某: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某某。古某某: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某某: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
6、下流多谤议。古某某: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
7、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某某: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8、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某某:正义和真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9、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某某:遗憾今义:怨,仇视
私心:古某某:自己的志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10、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某某: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1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某某:言论今义:与“书面语”相对
1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某某:立身于世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
1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某某:陷身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五、虚词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某某(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某某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某某(介词,对)
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六、特殊句式1、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2)其次诎体受辱。
2、省略句、判断句(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且西伯,伯也。(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3)幽于圜墙之中
3、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某某,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某某?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某某。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某某,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为《太史公》做牛做马的司马迁再拜致意。
少卿足下:从前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用谨慎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十分恳切诚挚,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即使才能像随侯某某、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把这些当做光荣,只不过足以被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能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的闲工夫来详尽地表达心意。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憾。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给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何修身,是判断他智慧的凭证;能够自修其身,这是有智慧的凭证。能够怜爱别人,乐于施舍,这是行仁德的开始。取和予是否得当,这是衡量义与不义的标志。看一个人对耻辱采取什么态度,就可以决断他是否勇敢。建立好的名声,这是德行的最高准则。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没有什么灾祸比贪图私利更惨的了。没有什么悲哀比伤创心灵更为可悲了。没有什么行为比使先人受辱这件事更丑恶了,没有什么耻辱比遭受宫刑更严重了。受过宫刑后获得余生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久了。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这对他是一种侮辱,便离开卫国到陈某某,商鞅通过姓景的太监而得以谒见秦某某,贤士赵某某为此担忧;太监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某某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把与刑余之人相并列当做一种耻辱。就一般才智的人来说,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伤心丧气的,更何况气节高尚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父遗留下来的事业,才能够在京城任职,到已二十多年了。我常常这样想:上不能对君王进纳忠言,献出诚实的心意,而有出谋划策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使隐居在岩穴中的贤士不至被埋没;对外,又不能备数于军队之中,参加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又不能积累老资格,在言论方面立功,谋得尊贵的官职,优厚的俸禄,来为宗族和朋友争光。这四个方面没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绩,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没有些微的建树,从这四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了。以前,我也曾夹杂在下大夫的行列,跟在外朝官员的后面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议论。我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申张国家的法度,竭尽自己的思虑,到现在已经身体残废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地位卑贱的人的行列当中,还想昂首扬眉,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使当世的君子们感到羞耻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说什么呢?尚且说什么呢?
而且,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年少时以不受约束的高才自负,长大后却没有得到乡里的赞誉,幸亏皇上因为我父亲是太史令,使我能够获得奉献微薄才能的机会,出入宫禁之中。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断绝了宾客的往来,忘掉了家室的事务,日夜都在考虑全部献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专心供职,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宠幸。但是,事情与愿望违背太大,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样。我和李陵都在朝中为官,向来并没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对的目标也不相同,从不曾在一起举杯饮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他历来积铸的品德,我认为有国士的风度。做人臣的,从出于万死而不顾一生的考虑,奔赴国家的危难,这已经是很少见的了。现在他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只顾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儿女利益的臣子们,便跟着挑拨是非,夸大过错,陷人于某某,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带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敌人军事要地,到达单于的王某某,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挂诱饵,向强大的胡兵四面挑战,面对着亿万敌兵,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使得敌人连救死扶伤都顾不上。匈奴君长都十分震惊恐怖,于是就征调左、右贤王,出动了所有会开弓放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不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气的时候,兵士没有不奋起的,他们流着眼泪,一个个满脸是血,强忍悲泣,拉开空的弓弦,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为皇上庆贺。几天以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而饮食不甜,处理朝政也不高兴。大臣们都很忧虑,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晦曲折,欲言又止,让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内心极其复杂的矛盾与痛苦。
总之,在《报任某某书》中,司马迁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峻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前人的评价,“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gushiwen@laiyo.com完善
创作背景
/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写给任某某的回信。任某某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在狱中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
关于《报任某某书》的创作时间,近代学者王国维、郑某某等人认为作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年)十一月,司马迁五十三岁。自王国维说法提出之后,司马迁的《年谱》信从这种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文选》、刘某某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山西大学等21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也都采用王国维的《报书》作于太始四年说法。此外,张惟骧认为《报任某某书》作于征和三年(前90年)二月。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报任某某书 司马迁》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