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节约粮食,为何动用治国重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节约粮食,为何动用治国重器?
有人也许会疑惑,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为何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加以规定?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的推进,未来我国粮食消费依然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粮食减损降耗和防止粮食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少专家认为,以“小切口”方式推动规范与引导粮食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反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这就是《反食品浪费法》的最大意义。
立法规范,法律条文如何写?
防止食品浪费,既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倡导并行,为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循规于某某,反食品浪费怎样落地?
反食品浪费是全社会的责任,厉行节约必然任重道远。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某某,勤俭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的美德,更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勤俭节约依然是我们的“传家宝”。“传家宝”要“传家”,永远不能丢,永远不过时。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反食品浪费已经有法可依,但更需要每个人在思想认识层面和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以法律为遵循、以美德为指引,刹住大手大脚浪费之风,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理念。
防止食品浪费,立法已完成。制止浪费,也不能只停留在法律条文上。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还要靠政府部门、“关键少数”模范带头,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严格遵守,法律条文才能落地,让反对浪费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和社会准则,让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食尚”。
资料来源:新华网,2021年4月29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节约粮食,为何动用治国重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