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与妻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统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五单元
与妻书 林某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了解林某某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某某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2、写作背景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_**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
3、作者介绍
林某某(1886--1911)字意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2年考入福州全某某大学堂文科;
1907年毕业,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
1911年,参加同盟会广州起义,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新婚妻子留下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被选入中国高中语文课本及台湾国中中文课本。
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林某某是林某某堂兄,林某某也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堂叔。
4、题目解说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某某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某某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摧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ZA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6、全文分析
1、作者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吾至爱汝”,从信的称呼上能否看出作者的“至爱”之情?
明确:
“意映卿卿如晤”将对妻子的缱绻深情寄寓其中,爱意深情跃然纸上,在爱妻芳名“意映”后加上“卿卿”二字足现二人之间的浓情蜜意。“如晤”,在即将血洒疆场前,足见作者渴望与妻子面对面交谈的强烈愿望。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一句点明文章主旨,全文说理,由此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表面上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3、林某某为什么“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明确:
林某某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使他“敢先汝而死”。他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所以愿“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在作者看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作者在这里把家庭幸福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的爱与对国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说,现在却希望“真有”“鬼”,希望“心电感应”之说是真的,这是怎样的眷恋,以至于要用幻想来慰藉和填补自己的哀痛。
书信结尾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信将了,情未断,万千言语无处叙说,内心汹涌而出的感情无处寄托,真是“巾短情长”,只得托于“梦”中了,这是哀痛欲绝时才有的真情实感。
书信自始至终,披肝沥胆,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笔调委婉,感人至深。
四、布置作业
有人认为:林某某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某某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与妻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