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的发展

本文由用户“南风席卷我心”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9-06 11:52:20 举报文档

以下为《现代设计的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现代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包括以下范畴:(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 )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

产生的背景:

(1)过分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

(2)令不少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的来临。

(3)产品出现的两种倾向:工业产品外形粗糙,没有美的设计;手工艺仍以手工业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品。社会产品明显两极化。艺术家看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艺术与设计更对立。

目的:

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

主要成就

(1)建筑与室内设计

建筑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

代表:格林兄弟--洛杉矶的根堡住宅

(2)家具

①查尔斯·沃赛——原为建筑师

风格:简朴、大方,不十分崇尚古风、有革新意识;清新、轻巧材料喜用橡树(简洁、结实而大方)偶作铜饰。在实践上接近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质内容--批量化、大众化。

②巴里·斯柯特——原为建筑师

风格:注装饰效果,善用凸突线条作装饰,民间图案植物纹样

主张:与房间同时设计家具,使之浑然一体,当时很受推崇,他创立的风格普及至伦敦XX区.

(3)陶瓷

①品种:陈设瓷重装饰(之前深受中、日影响)

日用瓷——彩绘植物纹;釉面砖——彩绘植物纹。

②科研:高温釉与窑变品种的试验

③设计为陈设和玩赏服务,实用性差,忙于实验新的制陶技术。

④特征:开始采用植物等自然的有机形态。

⑤代表:鲁克伍德陶某某、科尔曼

(4)染织

莫里斯手法——自然主义使用天然染料、常用植物花卉纹样。

①1862 年出品莫里斯亲自设计的壁纸植物纹花草;清新自然

②主张:反对任何化学染料主张用天然染料(与反对机械的主场是一致的)1883 年建立了新染织厂,生产地毯(与壁纸风格一致)女儿玛丽善刺绣四、印刷、书装

③风格:

A:古典:浓郁的复古意趣,直接模仿古代手抄本装订的风格,有人批评太古老、太沉重,如此华贵古旧,违反了莫氏自己,倡导的社会化、民主化原则,使书籍无法成为大众普及的读物,只会成为收藏家的藏品。

B:清新:儿童读物突破——戴某某;童话故事——杰西·金;风景、室内、树木等——格里那韦。

莫某某·阿比手法——地毯、挂毯采用植物枝条、缠枝花纹饰,构图四方连续布局、色彩优雅朴实。

书籍装帧突出者:奥布里·比尔兹利出过 13 卷之多《黄皮书》带有法国新艺术的萌芽和气韵。1912 年,英国出版《印痕》字体设计改革“高雅字体”

(5)金属工艺设计

①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表现。

②特征:现代感强、哥特风格、几何形,造型粗重手工艺生产?工业化生产

③代表:查尔斯·罗伯特·阿比什的银器,多采用纤细、起伏的线条

威廉·莫里斯

(1)简介: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伯恩-琼斯,画家但丁·罗某某,建筑师菲力普·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

(2)主张: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②吸收日本艺术精华。反对机械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3)目的:追求“真诚的艺术”,复兴手工艺传统。

评价: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8、设计原则:

(1)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为千万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

(2)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9、“工艺美术”运动优缺点:

优点:

(1)在一派维多利亚的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能采用中世纪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难得可贵。

(2)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3)反对设计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4)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设计风格的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缺点:

(1)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主流的风格

(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3)从意识形态上讲,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可能会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

工艺美术运动影响和意义★★★

(1)工艺美术运功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

(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芝加哥学派,也对下一代的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4)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 20 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5)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6)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对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看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的结晶。

“新艺术”运动

目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

源泉:哥特式、罗可可式、日本浮世绘(江户时期)

性质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派别(按线条装饰分)

1、曲线派

(1)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

(2)代表-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等

(3)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2、直线派

(1)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

(2)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

(3)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新艺术运动”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②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③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④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⑤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

①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②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曲线风格”。

西班牙的“新艺术”安东尼·高某某

设计风格: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奇幻彩绘瓷砖+混凝土

代表作有居里公园、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等。

奥在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口号: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分离派”——与正统的设计和艺术分离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画家

▲奥托·瓦格纳(OttoWagner,1841—1918)建筑家、理论家

展现了一个在新艺术运动中从未出现过的新面貌:①功能主义与有机形式的结合②简单几何外型和流畅的自然造型结合这个展览,当时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

维也纳“分离派”的局限:

(1)没处理好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

(2 )设计不考虑成本,未能实现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和满足大众消费。

(3)形式与功能结合的不彻底。

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

①重视自然主义的装饰特点②反对机械化③反对工业化

1896创办了周刊《青年》(运动因此得名

新艺术运动的主要风格特征

①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或外形轮廓塑造形体的曲线形风格

②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结合的直线型风格。

③新艺术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④新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很广泛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具有不同的特点。既有非常朴素的直线或方格网的平面构图,也有极富装饰性的曲线样式的优美造型。新艺术风格把主要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但设计师常常只是做表面上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

“装饰艺术”运动

源于“巴黎国际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延伸与发展 (关系密切)

装饰艺术:虽然造型、色彩、装饰意识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最根本的是:服务对象依然是上层社会,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

新艺术: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来看,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强调中世纪尤其是哥特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

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而主张机械化的美,因此,“装饰”艺术风格具有更加积极的时代意义。

“装饰艺术”在形式上受到的影响:

①古埃及艺术②非洲原始艺术③舞台艺术④爵士音乐

★俄、德、荷同时开始发展了现代主义运动。

★法国反而发展了具有浓厚资产阶级特色的“装饰艺术”运动

法国特色:①非民主化②为权贵和精英服务③资产阶级性质

矛盾:政治上、艺术上具有民主化倾向设计艺术上精英主义倾向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特征:外来文化和新XX化得到充分发展;本土的设计风格急需设计艺术理念的支撑。

特点:

①乐天性集中在建筑设计及与建筑相关的室内、家具等

②幽默感“建筑引导型的设计运动”

③通俗化与法国的豪华、奢侈的消费用品为中心的设计主张

④公众化形成鲜明对照

⑤民主化

△“加利福尼亚装饰风格”——具有民族特色,适合通俗文化

△“好莱坞风格”——公众化的电影院设计风格,后传回欧洲

★总体特点: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

折衷主义——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未来的工业化=可以发展的新风格

特征:三个结合——①手工艺与工业化的结合②东方风格与西方风格的结合③情化与机械化的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特点:

①为社会总体服务,而不再是单独为权贵阶级服务

②设计是经由大批量机械化生产而转化成产品的,是与大工业化密切相连的,而不再依附于手工艺生产的活动。

③带有浓郁的民主主义色彩和高度的理想化特征。

成因:受“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受现代艺术运动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设计师本着“装饰即罪恶”的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型,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

【新建筑】的形式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足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六面建筑。

②标准化原则。

③反装饰主义立场

④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德国工业同盟(Werkbund)

德意志工业同盟的宗旨·宣言·主张:

①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

②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提升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匠师合作的水平;

③同盟应该主要走非官方路线,是设计界的行业组织;

④在德国设计界应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接受现代工业;

⑤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⑥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并以此为设计的基本要求

工业同盟的目的:

①在各界推广产业设计思想

②规劝美术、产业、工艺、贸易各界优秀的领导人物

共同推动“工业产品的优质化”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

埃尔·里西斯基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卡西米·马列维奇

特点:

①赞美工业文明,崇拜机械结构中的构成方式和现代工业材料

②主张用形式的功能作用和结构的合理性来代替艺术的形象性

③主张以结构为设计的出发点

④强调设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荷兰风格派运动

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

(1)设计主张: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只有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

(2)设计元素:红、黄、蓝几何化图形(横竖结构)

里特维德(GerritRietveld,1888—1964)

(1)设计作品: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

(2)设计元素:简洁的基本形式、XX色

(3)代表作:什罗特住宅SchroederHouse、红蓝椅

风格特征:(基本原则)

①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使之成为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把某种因素孤立起来甚至绝对化。

②用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③对于非对称性形式的深入研究与运用。追求形式的变化性。

④强调运用纵横几何结构、XX色和中性色(极色)。

包豪斯设计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局限

1.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

2.理念:①“设计与艺术的新统一”

②“功能主义”设计观,目的是:功能性而不是产品

③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3.影响:①包豪斯奠定课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设计单位及艺术院校的课程结构,基本上都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结构把平面和立体、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独立起来,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形成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主体课程框架。

②包豪斯所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统一

4.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三任校长

(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在任期1919—1927)——理想主义

(2)汉斯·迈耶(1889—1954)(在任期1927—1930)——共产主义(泛政治化时期)

(3)米斯·凡·德·罗(1886—1969)(在任期1931—1933)——实用主义(痛苦的结局)

美国工业设计

雷蒙·罗维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设计作品:

①“可口可乐”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永久性标志。

②英国***(BP)标志

③1974年△20世纪70年代为苏联设计“莫斯科人”汽车

④美***“壳牌”***标志

⑤美国“空军一号”总统座机内饰、外观色

德国在设计方面的突出贡献

①建立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

②进行了大量设计实践和科学试验

③把社会利益当作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的目的

美国在设计方面的突出贡献

①进一步发展了工业设计尤其是产品设计

②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工业产品设计全面推向社会

战后现代设计

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特征 :

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

风格:

1.高科技风格

2.高技术风格

3.极少主义风格

孟某某(Memphis)设计风格

设计特点

只是用设计作品来展示其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勘探工作项目合理化建议
  2. 公司技术部项目设计提成协议方案
  3.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4. 设计史对现代设计的作用
  5. 中国工艺美术史
  6. 三室二厅三卫一厨的多层住宅设计说明
  7. 《电子设计与制作基础》 实践报告
  8. 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_094750
  9.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教案
  10. 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方案
  11.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
  13. 原电池教学设计
  14. 教学活动设计与反思
  15.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以上为《现代设计的发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