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典例分析】
一、【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二、【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O喿曰チ滦臀幕撞偷氖孪壬杓?rdquo;,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三、【202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某某。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某某,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某某《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某某“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某某”,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
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
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
故选B。
四、【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某某。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精要总结】
(一)去同析异,明确侧重
近义词语的特点是“同中有异”,因此,辨析近义词语时,可以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择符合语境意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1.牢记搭配对象
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语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稍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简洁”和“简捷”,“简洁”常与“说话”“行文”等搭配,“简捷”常与“方法”等搭配。
2.去除同类项,对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
如“精益求精”和“励精求治”,可根据“求精”“求治”两个词语来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3.寻找关键语素的反义词
如“真谛”和“精髓”,考生分辨不清其用法的时候可以抓住其关键语素的反义词来辨析,“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一个探讨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精粗问题,探讨的问题不一样,使用语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或短语
有时通过扩展词语,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如“钟情”和“衷情”,可分别扩展成四字短语“一见钟情”和“互诉衷情”,便可辨析其不同。
(二)紧扣语境,辨析区别
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将会出现错误。在解题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准确理解语境所表达的意思
语境,就是上下文。判断词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就要抓住具体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刮目相看”和“耳目一新”的语境意是“作品使人感到新鲜”,而不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别
要注意从意思、使用对象、程度、褒贬、侧重点等方面加以认真揣摩。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美不胜收”侧重于“美”,“数不胜数”侧重于“多”。
3.探寻语境意与词语意思的契合之处
在明确了语境意之后,将语境意与两个词语进行比较,探究哪个词语更适合语境意,即可得出答案。
【对点提升训练】
一、【2020·**_*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________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某某”,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________,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某某”期间湖北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某某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 MV,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__________到抗 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C.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D.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某某”,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B.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某某”,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C.一时间,多地“封某某”,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响了!
D.一时间,多地“封某某”,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 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响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精骛八极,心游某某”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祸从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祸从天降,不能做定语,另外“祸”与下文的“疫情”语法上重复。排除B、D项。
助力,提供帮助,一般强调直接性的;助威,帮助增加气势,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功能,后方助声势。所以选用“助威”。排除A项。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1.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2.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目光”,所以选用“聚焦”。
同声相应: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结合语境“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所以选用“同声相应”。故选C。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的问题:语序不当,“多地‘封某某’,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错。应改为“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某某’”。排除C、D项。A项“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改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故选B。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A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 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
B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不合语境,错误。
C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 现在指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A比较内容狭隘,而文艺工作者范围很广,不合语境,错误。
D项,“精骛八极,心游某某”:意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故选A。
二、【2019·**_*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某某,不骛于某某。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日
B.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D.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5.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奇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答案】
4.D
5.C
6.D
【解析】
4.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累记忆。
第一组,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
第二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第三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第四组,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D。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