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娱XX死》读书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娱XX死》读书报告
在本书前言开始,波兹曼就综合英国作家奥威尔的预言《一九八四》和赫胥某某(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博物学家)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给出了一个骇人的预言。“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1984》里的独裁者)之过。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在《1984》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波兹曼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未来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随即,波兹曼用了两个章节篇幅分别对“媒介即隐喻”和“媒介即认识论”这两个作为全书的理论基调作了详细地论述,为全书作了理论铺垫。
媒介即隐喻——会话规划文化,媒介产生隐喻。
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印刷媒介下的美国文化和电视媒介的区别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又会规范乃至决定话语的内容。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知道,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不同的媒介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当媒介形式发生改变,公众话语乃至整个文化的内容和意义都会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及对世界的认识也随之改变。
总结来说,比起印刷机统治下提供的深奥信息,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电视时代提供的肤浅而有趣味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作《娱XX死》主要是来批评电视媒介对于人整体生活方式和社会总体存在方式的负面影响。
但是,波兹曼写《娱XX死》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大行其道,所以其对电视媒介的批评放在现在有些偏激和狭隘。但是,波兹曼对未来的预言和他的“媒介即隐喻”理论却一直闪闪发光。
在这个被权利和金钱严重扭曲的大众媒介的公共领域中,我们的智力正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之中重新被解构和定义,信息正在成为娱乐的附庸。波兹曼说“媒介即隐喻”,可是我发现,如果说媒介在无形之中重构了人类,那么随着时间的发展,隐喻的主题可能从被影响者慢慢变成了主导者。如果你们能从这个“泛娱乐社会”中看到本质,而不仅仅是媒介带给我们的表面的弊病,你就会发现这个时代是有多么的让人细思极恐。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虽然我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但我总觉得要写些什么。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完全到来之前……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娱XX死》读书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