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困境与对策9.1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困境与对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叠加的影响下,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要加快推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必须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作为重要要素的保障部门,如何高效、精准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林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截至目前,武某某2021年有5个省重点项目,62个市重点项目,218个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为艰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地、林、矿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全部集中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部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内涵更加丰富,这也给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带来新挑战。
一、建设用地报批组卷耗时长,组卷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前置审查要素多。项目用地报批审查涵盖规划、计划、地类、权属、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用地标准、土地征收、土地供应、信访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复垦方案评审、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新增费核算、违法用地处理等十多个方面,审查要素较多,基层报批组卷耗时较长。二是各审核因素之间存在相互掣肘。报批组卷过程中某些要素一旦发生错误,可能导致其他审查要素相应发生变化,有关材料必须重新提交。三是报批组卷质量有待提高。
二、用地审批政策多为规范性文件和一般工作通知等,数量多、变化快。当前《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管制体系仍需时日。三是自然资源要素审批仍在使用原来的审批体系。尽管原国土、林业等部门已整合,但由于自然资源要素审批体系尚未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用地、用林审批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内部仍然分置运行。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精简建设用地审批前置审查要素。建议简化重大项目用地审批要求,区分重大项目用地审批与其他一般项目、批次用地审批,实行重大项目“极简”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减少预审和报批环节重复审查,项目用地报批的相关审查要素较用地预审未发生变化的,由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予以说明,不再重复审查相关内容。二是改进重大项目自然资源保障方式,提高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建议各地制定重大项目正面和负面清单,在自然资源要素分配上,更好体现“自然资源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强主动服务,在严守工作底线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提前介入、靠前指挥,指导科学选址,尽量规避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限制建设区域。三是探索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探索规划、用地、用林审批制度改革。建议结合《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要求,探索构建包括调查评价体系、规划管控体系、准入和转用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在“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工作基础上,鼓励各地深入探索全省规划用地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供自然资源支撑。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困境与对策9.15》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