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程论文

本文由用户“我为何求”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3-13 10:33: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本科生课程论文

/





课 程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题  目







姓  名

 学号





年 级

 班级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浅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内容摘要:弗洛伊德独具匠心地描述了个体精神生命中的潜意识因素。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它是潜藏于某某,未被唤起或不自觉反映的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没有意识到的意识,它与显意识相对应。从另一方面讲,潜意识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时常在追求中得到满足,它作为心里深层的基础,决定这个生命中全部有意识的活动。弗洛伊德强调,个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这种本能在转向机体内部时,会导致个体的自我谴责甚至是自虐和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则会引起攻击他人的行为。在弗洛伊德看来,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此时个体生命的焦虑和抑郁将不复存在,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抗争。

关键词:人格三结构 精神分析学派 意识

作者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病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统称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在他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是研究意识范畴内的认识过程。当然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和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意识是心理的实质,本身就是犯了非理性主义的错误。潜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对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他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它遵循快乐原则,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后期理论中,他则修正了本能论。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则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在本能论中,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泛性论,在对传统主义提出反抗的同时,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属性和性心理发展自身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整个学说,对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格研究仍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2009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里哲学》2003年7月第一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智慧》2005年3月第一次印刷

注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