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站》教(学)案

本文由用户“luyibo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25 08:17: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8《冀中的地道站》教(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8.冀中的地道战

【教材分析】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的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冀中的地道战》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利用地道对付和防御敌人的“大扫荡”、地里.道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本文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习提示提出“带着问题”读课文的要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一个积极的阅读者,从而更快地关注到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此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生字,会写 “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魔都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2.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资料链接】

周而复:原名周某某,安徽XX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XX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代表作有《XX的早晨》《火炬》《长城万里图》《伟人周恩来》 。

地道战:1942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并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从XXXX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某某、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某某、隋某某、河坡等村,全长30余某某。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所用时间是 。读后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检查是否读通顺连贯,并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三、写同音字组词。

bì 遮( )?( )绿 和氏( ) 墙( )

lüè 侵( ) 简( ) ( )夺 掳( )

四、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扫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地点 高度

地 地洞 大洞 小洞 气孔

道 出口 荆棘和陷阱

战 火攻

↓ 结构特点 防御 水攻

奇 毒气攻

迹 有线电

通信联络 无线电

?地位

?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8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2. 【历史】2019年高考真题——XX卷(精校版)
  3. 雁北抗日战争历史
  4. 5 搭石(教案)

以上为《8《冀中的地道站》教(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