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逐渐建立了自洽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如此优美,甚至有点像形而上学。在古典经济学的体系里,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用简单优美的数学去处理。比如,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会在某一价格下达到均衡,在这个均衡点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又取决于就业量,而就业量会在某一个工资水平下达到均衡,在这个均衡点,劳动的边际效率恰好等于工资。总需求又取决于消费和投资,对于投资,则在某一利率下会达到均衡,在这个均衡点,资本的边际效率又恰好等于利率。而货币数量对于均衡的影响作用,往往不是被古典经济学家忽略,就是论述不甚了了。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实际就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人类的世界,而不是数学的世界。人类心理上有预期,有偏好,而这些预期和偏好并没有用数学表达出来,所以,古典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对于分析现实世界还有不足。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只是现实世界的特例,通常状态是不均衡,而凯恩斯就是要论述这种不均衡的通常状态,所以命名为“通论”。
如果我们把古典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比作一个完好的算盘的话,那么凯恩斯的经济学就是一个有几个珠子生锈的算盘。一个完好的算盘,如果我们给定数字和运算,都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这就好比古典经济学里,只要给定初始条件和相关关系,那么一定可以得出一个均衡的解。而一个某些珠子生锈的算盘,给定数字和运算,则不一定会得出准确的结果,因为有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决于就业量和资本存量。我们知道要想达到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均衡点,那么工资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应该是相等的,随着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的变动,工资是不是也可以变动呢?事实上,因为劳动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以及政策和工会的干预,工资不可能自由变动;进一层说,其实劳动者要求的只是货币工资,而不是真实工资,劳动者不可能物价每涨一次即要求工资涨一次,所以,货币工资的变动并不是连续的,货币工资最终偏离实际工资应该是常态。既然如此,那么古典经济学中所推论的均衡点就不容易达到了。
上面的分析表明,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实的情况是,经济总是周期性的出现萧条,往往不能达到充分就业,这为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一些实证,当然后来出现的“滞涨”又是凯恩斯无法解释的,又为批评凯恩斯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实证。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是经济中的自变量,因为这些因素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和心理习惯,其他因素是由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古典的经济学搞错了函数关系。因为有这三个自变量,所以,经济学不会自动达到均衡。他在最后提出了政府在经济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在经济周期的低谷,鼓励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后来的批评者更多的集中在批评凯恩斯的政策建议,包括哈耶克、弗里德曼和布坎南都从不同角度批评了财政扩张政策的无效甚至有害。其中弗里德曼还从理论角度质疑凯恩斯所谓的灵活偏好和乘数效应,从而又巩固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