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初心力量源自何处——演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初心力量源自何处?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98年来,我们党秉持赤子之心,弘扬奋斗精神,彰显了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初心力量。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这种矢志不移的初心力量是团结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钥。
初心渊起,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同志深情告诫全党,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初心源于苦难。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惨痛失败;曾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最终陷入军阀纷争、政党林立的混乱局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夏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前仆后继,矢志不渝,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
初心孕于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党的初心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汲取了世界文化的精髓。上个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怀揣救国理想,留学欧洲,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将文明之花孕育出的初心之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初心立于精神。习近平同志高度概括凝练的“红船精神”、建党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擎改革开放的时代旗帜,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初心立于精神;精神激发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必将在不朽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中得到坚守。
初心成于某某。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扛在肩头,初心不改、历尽艰辛、坚如磐石;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汲取科学智慧和思想方法,不断推进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纯洁、热烈、美好,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是无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真挚表达,是我们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我们共产党人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作者为中共*_**党校副校长、**_*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此文系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心力量》的序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初心力量源自何处——演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