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3.用沉的材料造船
【教材简析】
在前一课中,学生用浮的材料竹棒制作木筏,经历了设计-制作-测试-修正-再设计制作的过程。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 这一技术与工程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生活中,孩子们见得比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这一问题理解难度不大,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将油性橡皮泥和铝箔纸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孩子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教科书中用文字介绍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可以增大浮力,还通过研讨环节“我们用了什么方法使橡皮泥和铝箔纸浮起来?”尝试引导孩子结合学习体验,初步感知浮力和继续追问浮力增大的缘由。
聚焦板块 通过回顾上节课用浮的材料竹棒造船,再列举生活中一系列浮的材料:橡皮、泡沫等等造成的船,顺势问出“沉的材料能造船吗”,随即用钢铁巨轮的图片给出肯定回答。然后再顺理成章聚焦问题:橡皮泥和铝箔纸能造船吗?
探索部分,探索活动1设计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纸船;探索活动2,测试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纸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通过测试再进行总结修正。
最后通过研讨,进一步追问:是如何让橡皮泥和铝箔纸浮起来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浮力,了解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对船的结构、材料、载重量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独木舟和竹筏的制作更是让孩子对于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在经历了两次用浮的材料造船后再顺势完成用沉的材料造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泥小船和铝箔纸小船
明确要求:
画设计图
展示交流各组的设计,进行简单论证
改进设计方案
按设计图纸来造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思考-画图纸-制作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思路的,应该先修正设计图再进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反思、积累经验。
2、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纸船 (预设10分钟)
(1).播放测试指导视频,让孩子重温测试步骤
(2).用垫圈测试竹筏的载重量和检验稳定性。测试用的水槽尽量大一些
“水浸湿螺母”即为测试结束
【设计意图】:
橡皮泥和铝箔纸这两种材料隐含着相互促进学习的结构关系,橡皮泥必须要做成铝箔遮阳薄的形状才能浮在水面上,而铝箔又是橡皮泥这种材料的发展。通过制作与测试,学生能切身体会到造船技术的进步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任务埋下伏笔。
交流研讨(预设5分钟)
1.第一个研讨问题“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纸浮在水面上?”可以在学生制作后提出,让学生可以科学地描述造船的方法、船的形状、制作前后材料的形状、体积的对比。
2.第二个研讨问题“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纸更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又采取了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提出后,可以出示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图片,激发孩子思维活动,启发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向。
【设计意图】:研讨的时机要根据学情来及时调整。渡船和双体帆船图片的出示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样的结构对船的稳定性有什么作用。用一些底部宽度不同船只的正反事例让学生加深体会,感受船的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
【板书设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